娄季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至今,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效率经济”,“好”的市场经济应是“高投入产出比”的经济,即在同等投入下,产出越多越好,或同等产出下,投入越少越好。因此,提高质量和效益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考虑、全面谋划,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展与安全等关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些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重要矛盾,也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完美结合。政府和市场是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着经济的自发运行,政府则通过政策指导、管理监督、政策干预等措施弥补“市场失灵”。建设有效市场,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有为政府,必须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职能与作用,尊重市场和经济客观规律,做到“补位而不越位”“有为而不乱为”。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做大经济总量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分好蛋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源泉是全体人民,要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不断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的同时,我们要密切关注社会分配和民生领域的短板和弱项,通过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方式进行扶持和帮助,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及行业发展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增长和生活改善。
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繁荣。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命题,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之一。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密不可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物质和精神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既有食品、衣服、住房、交通等物质层面的,也有安全、民主、法治、教育、健康、幸福感等精神层面的。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物质产品生产能力,但是产品质量和品质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更多样的、更高级的需求。尤其在生态、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发展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有较大差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一方面要继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
正确处理坚持自力更生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秉持自力更生的原则,也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一贯坚持的原则,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我国获得了支撑经济长期增长的资金和技术等,但当前,我们面临支撑我国未来长久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靠自力更生。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演化和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遏制打压中国经济,频频发生“脱钩”“断链”,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市场,发挥中国经济规模大、地域广的特点,加强内循环。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物资、人员、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必须充分流动才能保证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同时,市场经济也是“竞争型经济”,各经济主体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通过充分竞争发现价值、实现利润,推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良性循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良性互动既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国际市场实现优势互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是双赢的选择。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大自然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土地、森林、矿产、能源等资源供给者的角色,同时自然生态体系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我们必须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和永续发展,不能竭泽而渔。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元对立的思维,深刻阐明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我们应站在更宏观、更长远、更全面的视角来认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保护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发展必须注重生态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资源、保护生产要素,二者互为表里、共生共荣。
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发展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就是最大的安全。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矛盾新挑战层出不穷。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经济安全,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牢牢把握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权;严控金融、地方债务风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提高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发展自主可控的战略高新技术和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我们要充分认识面临的“危”与“机”,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既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斗争准备,也要善于把握机遇,增强斗争意识,掌握斗争规律,提高斗争本领,调动和运用好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一切积极因素,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斗争求安全、谋发展。
(作者:娄季芳,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