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特色治网之道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引领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面准确理解领会这一内涵丰富、体系完备、博大精深的思想,必须深刻把握其蕴含的科学思维,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一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信息时代的“时”与“势”,对网络强国建设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展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在洞察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中确定战略目标。信息革命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又一次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革命。能否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的战略判断,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及时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树立战略理念。“为了谁”是发展网信事业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这一具有鲜明人民性的战略理念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提供了最深沉、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在统筹党和国家事业整体布局中谋划战略部署。网络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技术要强、内容要强、基础要强、人才要强、国际话语权要强的要求,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网络攻防实力均衡的方向不断前进,达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攻防兼备、制网权尽在掌握、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目标,科学规划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与实现步骤。
二
网信工作涉及众多领域,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实施综合治理。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发展和安全、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要求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展现出统揽全局的系统思维。
实现多主体协同治理。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需要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发挥好各主体作用。必须坚持党管互联网原则,在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基础上,突出部门管理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发挥广大网民作用,实现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的有机统一,形成综合治网的强大工作合力。
坚持多手段综合发力。网络空间乱象表现形式多样、生成原因复杂,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推动管理触角前置、管理流程重塑,实现由事后管理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转变,实现管内容、管行为、管主体统一,提高管网治网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促进多领域互动融合。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紧密相连,必须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牢牢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不断扩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推动全人类共建共享。针对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为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和国际社会共同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提供了全新选择。
三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对国家发展的引领作用,强调要“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展现出开拓进取的创新思维。
以自主创新加快实现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立自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等问题,特别是高端芯片等关键元器件、光刻机等核心装备还依赖进口。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加强信息领域基础研究,从源头和根子上破解“卡脖子”问题,打赢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和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以全面创新加快实现信息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数据资源成为新生产要素,信息技术成为新创新高地,信息网络成为新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成为新经济引擎,信息化成为新治理手段。要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信息惠民为民,扎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数字政务、数字社会建设,积极运用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整体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发展动能、有效的共享机制、丰富的物质文化供给、可靠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
四
推进依法治网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和网络强国战略的结合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法治在协调网络关系、防范网络风险、保障网络安全、促进网络发展、构建网络秩序等方面的功能,强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要求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展现出固本强基的法治思维。
以科学立法加快完善网络法律法规。法律是治国之利器、治网之利器,网络立法是依法治网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时间差、空白区等问题。必须不断强化网络立法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和完善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用完备的网络法律体系为网络强国建设保驾护航。
以严格执法深入实施网络法律法规。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必须加强网络执法统筹协调,逐步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全国网络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切实保护网民合法权益;加强网络执法监督检查,确保网络执法各项工作要求切实落实到位;加强网络执法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执法队伍政治能力、法治能力和网络素养。
以深入开展网络普法工作推动全民守法。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网,必须加强网络普法宣传教育。要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和特点,增强优质内容供给、提升网络普法实效。常态化开展网络普法活动,扩大网络普法工作覆盖面。重点关注领导干部、互联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青少年等群体,提高网络普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不断推动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成为网络空间的广泛共识和一致行动。
五
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要求“实施网络安全重大战略和任务,构建大网络安全工作格局,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展现出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
以忧患意识审视网络安全威胁。我国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逐渐向国家安全各领域传导渗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形势严峻,持续性的网络攻击行动对能源、金融、电信、航空、政务等重要行业领域构成严重威胁。数据安全管理面临挑战,数据在传输、存储、使用加工等各环节面临被截获、篡改、伪造、泄露、过度采集和违规利用等风险。网络空间军事化威胁日益加剧,有的国家强化进攻性网络威慑战略,大规模发展网络作战力量。对这些威胁必须有清醒认识并做到未雨绸缪。
以风险意识防范网络安全挑战。要树立网络安全整体而非割裂、动态而非静态、开放而非封闭、相对而非绝对、共同而非孤立的网络安全观,深刻理解“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坚持安全和发展同步推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加强网络安全审查,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以责任意识夯实网络安全基础。要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和义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培育网络安全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良性生态,抓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构建网络安全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把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力量拧成一股绳。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思想明确了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地位、战略目标、关键任务、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切实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以网络强国建设新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网上舆论支持、可靠网络安全保障和有力信息化支撑。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