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北京邮电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乡村振兴、“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以“长顺所需、北邮所能”为原则,唱响了定点帮扶工作的大合唱,谱写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奋进曲,总结形成了一套“彰显学校特色、推动地方发展、具备推广价值、社会广泛认可”的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实践模式,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能力与水平持续提升,相关工作获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及《中国日报》《贵州日报》《黔南日报》等官方平台宣传报道。


一、强化组织领导 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日益完善
学校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定点帮扶工作全过程,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要求,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十四五”规划和全年工作要点,坚持将高质量定点帮扶与深化教育改革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体推进,形成了以“党委常委会+校内专题会+校地联席会”为抓手的推进机制;以“年度工作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工作信息简报”为载体的督导机制;以“校地专干+校内专家+社会校友”为支撑的人才机制;以“项目库+人才库+成果库”为基础的保障机制,为全面整合工作力量,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帮扶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2021年,学校党委书记吴建伟同志、副书记曲昭伟同志率队前往长顺县开展定点帮扶督导调研。学校坚持“尽锐出战”,挂职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扶,荣获“北京青年榜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黔南州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学校两个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学校帮扶村核子村成功入选贵州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名单(全省共50家试点单位)。
二、强化创新赋能 服务乡村振兴特色优势充分发挥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创新策源地”作用,把创新基因融入定点帮扶工作中,在乡村旅游、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等领域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集学校优势与地方资源相对接、科学研究与基层首创相融合的乡村振兴创新之路。一是聚焦“精准”,抓供需对接。学校精准对接县域需求,针对当地旅游痛点问题,组织科技帮扶团队开发“智慧神泉”旅游导览系统,打造车载导览、云上VR体验、“智慧神泉”导览小程序、“灵犀”智能交互导览机器人等四大服务形态,探索出一套人工智能降成本、虚拟现实促体验、线上软件强服务的乡村智慧旅游解决方案,帮扶团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二是聚焦“提质”,抓科技赋能。学校发挥信息科技资源优势,通过外引内输阿里巴巴、百度、喜马拉雅、校内二级单位等帮扶资源,大力推动“四个数字化”赋能工程建设,即数字营销平台化、数字党建场景化、数字农业智能化、数字治理社区化,全面助力县域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延链强链、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三、强化智力帮扶 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基础持续牢固
学校瞄准乡村振兴人才保障“短板”,扎实推动面向农村、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地方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全力加强地方人才队伍的储备与培养。一是大力实施职教育人行动。学校引入华为、小米等通信领域领军企业资源,积极助力长顺县中等职业学校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以创建“通信技术(5G智能终端维修方向)”等专业为突破口,强化“产教融合、校企结合”,通过“师带徒”“全流程学习、逐岗位过关”式培养,探索构建了“市场提需求、地方搭平台、学校抓联结、企业强两头”的职业教育帮扶发展模式,充分激发长顺县职业教育内生动力,从点到面助力长顺县突破“小县穷县办大职教”的瓶颈。


二是大力实施智囊下乡行动。学校紧紧围绕县域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人才需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面向长顺县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教师等群体,针对性开设政治理论、党建业务、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信息科技等门类培训,为加强干群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学校数据资产管理研究中心入选中央农办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基地,开展“三农”领域重点问题的调研与监测工作,为党中央“三农”决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大力实施青春历练行动。学校积极组织青年师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教育帮扶与挂职锻炼。选派9名研究生赴长顺县中小学开展义务支教,10名研究生在长顺县直机关、乡村挂职锻炼,各类实践群体均获地方单位一致好评。学校引导2名长顺籍毕业生顺利返黔就业,昔日贫困学子学成反哺家乡的奋斗故事成为学校帮扶工作与育人实践的生动注脚。


四是大力实施干部储备行动。助力帮扶村制定《乡村振兴工作指导手册》,分类分级梳理村级业务内容,细致细化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助力村“两委”干部思想认识与业务能力双提升。大力实施村级“干部储备计划”与“农技提升工程”,通过专题培训、农技实训等手段,全面建强后备干部队伍,为打造“带不走的工作队”,提升党务村务、干部队伍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目标导向 服务乡村振兴综合成效不断彰显
学校牢牢把握乡村“五大振兴”目标任务,全方位、多角度激发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活力。一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助力帮扶村制定《乡村建设规划》,围绕“惠民、利民、便民”工作导向,累计投入90余万元,用于公共活动广场建设、机耕道路提升、农村厕所革命、农田改造等工程,有力促进了帮扶村人居环境的大改善、大提升。


二是服务地方经济“新发展”。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多方整合专业资源力量,集中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群众增收致富。全年投入210万专项资金,招商引资3100万元,建成扶贫车间2个,帮助转移就业300人,扶持龙头企业2个、村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带动县内8个村、50名致富带头人创建“十百万农民创业孵化园”,个体农户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助力帮扶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组团引入金华市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等科研院所工作力量,形成了彰显核子特色的“科研院所+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彻底解决了以往无规划、粗放式的产业发展模式瓶颈问题,为全村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化、系统化的工作指引。2021年,帮扶村特色主导产业产值6200万元,带动种植农户450户,户均增收4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1.6万元。


三是打造对外宣传“新亮点”。学校协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在长顺开展《我在乡村做文创》活动,深入挖掘长顺文化资源内涵。组织学校专家团队,开展长顺农旅IP及文创设计,初步完成“顺文化”品牌LOGO和形象IP设计,全力助推旅游产业化实现新突破。创建“核子视窗”外宣平台,实现帮扶村乡村振兴工作动态影像记录、宣传报道、交流互动等功能,为社会各界关注核子村乡村振兴提供有效途径。

四是构建乡村振兴“新范式”。助力帮扶村探索形成以“党建引领强组织、示范带动聚村民、村社合一推产业、健全机制抓治理、规划引领促振兴”为纲目的乡村振兴“核子经验”,并获长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2022年底将实现全县95个村(居)“核子经验”推广全覆盖,学校定点帮扶社会影响力与群众认可度持续提升。
五、强化校地融合 服务乡村振兴育人成果不断丰富
学校坚持将定点帮扶与立德树人一体研究、一体推进,通过系统化互动化手段举措,大力开展脱贫攻坚精神宣教活动,持续用好脱贫攻坚这篇“生动素材”,持续讲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这堂“思政大课”,努力培养新时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抓住“阵地”。结合长顺县生动实践,将脱贫攻坚故事融入思政教育。在学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思政课程中,专题讲授脱贫攻坚精神。建设“核子村乡情村史陈列馆”,为集中展现精准扶贫丰硕成果,集中宣传乡村振兴规划蓝图提供全新阵地。制作完成“核子村乡村振兴全景教学空间”,为进一步创新智慧教学手段,加强校地协作互动,丰富思政育人资源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抓实“宣贯”。推动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常态思政教育。制定《北京邮电大学关于加强打赢脱贫攻坚战宣传工作的方案》,举办“脱贫攻坚的北邮答卷——北京邮电大学脱贫攻坚成果图片展”,把学习宣传好脱贫攻坚精神,宣传展示好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三是抓好“结合”。推动脱贫攻坚场景融入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投入50万元在长顺县建设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研究生支教团开展“走进乡土”实践育人活动,组织青年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团等4支队伍共54人次暑期赴长顺县社会实践,开展科技帮扶、调研慰问工作,引导青年师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校科技帮扶创新创业团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1项,产业赛道银奖1项。
时代号角催人奋进,乡村振兴重任在肩。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北京邮电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决策部署,紧密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目标要求,进一步聚焦“精准”抓供需对接、聚焦“创新”抓优势赋能、聚焦“提质”抓经验总结,助力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