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调查研究是实践的重要手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具体体现,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桥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实践推动发展的历史,党总是能在调查中孕育解决重大问题的独创性思想,在研究总结符合发展规律的突破性理论,推动事业取得历史性变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新历史方位,要不断汲取经验智慧,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促进科学决策的同时,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在调查研究中推动理论创新,让马克思主义持续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在调查研究中汲取理论创新的智慧和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人民群众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理论创新、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经济社会的实践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理论创新,都是从群众中来,并最终到群众中去,党的一切创新理论的出发点、立足点和着眼点都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造福人民群众,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导向。
开展调查研究,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要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创造,向群众学习,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拜群众为师,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积累人民群众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时探索形成的新鲜经验、首创办法、实践形式,把民间“高手”聚起来广泛吸收民智,把民间“高招”摸上来深入研究问题,把对策提出来解决实际问题,把理论建起来实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结合调查研究,提出顺民心、合民意、有实效的调查研究方法,概括提炼调查研究的目标理论、方法理论、技术理论,丰富调查研究工作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要通过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把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积蓄理论创新动力,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智慧和力量,创造坚定的群众基础。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在调查研究中夯实理论创新的精神和气度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是党凝聚中国精神伟力、依靠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实践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 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立足所处的发展阶段,清醒认识当前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开展调查研究,要聚焦中国基本国情。中国基本国情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中,体现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的实践中,通过调查更清晰的了解其中的具体表现,通过研究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其中的矛盾和冲突。研究方向上,既要突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总结经验理论体系,又要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总结问题解决方案体系。要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推动组织理论创新,不断坚定自信自立的底气和信心,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推动思想理论创新,增强自信自立的志气和恒心,着力解决群众关切问题,推动群众路线理论创新,动凝聚自信自立的骨气和诚心。调查研究中发现重大政治问题,要保持定力和主见,保持战略清醒、战略自信、战略主动,探索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方案,以高度的自信自立的气度解决问题,渡过难关,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提供精神支撑。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调查研究中把握理论创新的经验和规律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守正就是对已有正确指导思想、价值追求、发展道路、社会制度的坚守,创新就是要根据实际变化、时势变迁、实践发展,与时俱进,提出新的适应发展需求的理论。准确把握已形成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是理论创新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
开展调查研究,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分析问题,增强思辨能力、预判能力、实践能力,结合已有的成功经验,提出调研任务方法,促进调查研究工作体系科学化,调查研究目标精准化。同时,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不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对规律新的认识,要把握理论创新的规律。要在调查研究中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时代背景、剖析实践探索、研析发展趋势,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背后的规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在调查研究中恪守基本原则的同时大胆探索,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开辟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使调查研究工作深层次赋能改革,盯住创新关键环节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既要学会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又要学会运用新经验、新规律促进党的理论体系丰富创新,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提供经验支撑。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调查研究中突破理论创新的瓶颈和束缚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理论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实际问题,理论创新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历史经验表明,从问题出发,推动理论创新是认识提升的根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且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形势不断发展,根本就在于,在发现和破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系列问题中,在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探索了革命建设、改革发展道路,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
开展调查研究,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要坚持问题意识,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辨别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理论与时俱进,为理论创新积累素材经验、探索完善机制。要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的12个方面,广泛研究实践工作难点、理论指导堵点、制度机制不足点,从调研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要准确辨别问题,提高发现问题的本领,夯实处理问题的能力,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问题找不准,工作就会偏离规律,就会影响创新方向,甚至还会在创新过程中造成误导。要从解决问题中总结规律,弄清问题根源表现,改进方法思路,研究对策机制,发掘本质规律,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推动理论创新的过程,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中完成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构建理论、再解决问题的循环式发展,突破理论创新的瓶颈和束缚,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提供实践支撑。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调查研究中丰富理论创新的思想和方法
系统观念是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法,要求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现象、发现问题、思考对策。《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这明确要求我们要有总体观、系统观、全局观,提高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为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提供科学的思想方法。
开展调查研究,要总体把握调查研究对象的内容内涵、逻辑体系、体制机制,形成总体思想认识。要统筹处理好各方面、各链条、各环节关系,解决问题时要追求全局利益最大化,不能顾此失彼。要以小见大,从小案例、小细节、小问题中总结大领域、大格局、大方向,在零散实际问题处理中,提出系统性战略性全局性意见。要以近及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苗头中看到倾向,从开局中推演结局,多做利长远之事,多谋长远之计,提高对实际问题的洞察力和对新理论新规律的预见性。要宏中见微,既分析面上情况,又聚焦点上问题,在宏观背景下探索微观问题形成机制、影响机制、处置机制。要主次分明,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面对复杂问题,围绕中心思想,衔接创新理论,查清问题本质,做到有的放矢,按照轻重缓急排好优先次序,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理论方法和经验规律。要从个别看到普遍,由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构成了认识深化的过程,调查研究的个例的特殊情况、特殊问题、特殊经验,要及时复盘、系统分析,将个案中的具体结论引向更深的机制层面思考,形成更广泛的模式经验,抽象为更接近本质的规律理论,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丰富思想和方法支撑。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在调查研究中涵养理论创新的担当和情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人类解放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也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人自古就秉持天下情怀,新时代更要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人类历史深刻分析、对现实世界敏锐洞察、对时代大势深刻把握,以胸怀天下的担当和情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人民共同发展,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胸怀天下正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世界发展,促进人类进步,实现共产主义使命担当的强烈体现。
开展调查研究,要秉持开放包容心态,拓展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国际社会普遍关切。既要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理论的指导,又要系统借鉴国外各学科门类的有益理论成果,与中国具体实践时代特征相结合,在继承利用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理论创新。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但避免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只向内看,既不能照抄照搬、只学形式,更不能不学本质、食洋不化。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要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不断涵养人类发展理论创新的担当和情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正视问题、发现问题,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就一定能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向深入,创新中国理论,丰富中国特色实践理论体系,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作者李超 北京市委党校第64期中青二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