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

权威解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威解读 -> 正文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日期:2023-08-01 出处:人民网-人民日报

孙金龙 黄润秋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深学细悟笃行中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屋建瓴、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

高举思想旗帜的行动纲领。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深刻阐述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讲话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指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既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又提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举措,必将指引我们在新的赶考路上不断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坚定绿色发展的有力宣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好家园的重要号召,必将引领各地区各部门保持战略定力,迎难而上、久久为功,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重大步伐。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深入动员。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呈现问题点多面广、矛盾新旧交织、压力累积叠加的特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殷殷嘱托,也是对广大干部的动员号召,必将激励全党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这既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题,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要求。答好这一考题,首要的是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这既是系统观念在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深化运用,也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工作思路的具体体现。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又要注重统筹兼顾、协同推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就要求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在动态实现多个目标中寻求切入点、发力点和平衡点,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这是遵循自然规律,积极有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实践要求。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必须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自然以休养生息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推动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这体现了外因与内因辩证统一、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关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既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也要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强力督察、严格执法、严肃问责,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同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把利益融入责任中,实现责任和利益双向转化,让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各责任主体的自觉行动。

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因为这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在目标和任务上确定无疑,态度和决心上毫不动摇,行动和策略上积极稳妥。同时,坚持立足实际国情,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牢牢把握“双碳”工作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坚决反对气候变化问题政治工具化,争取战略主动和于我有利的国际环境。

努力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行动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政治责任。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深入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把严的基调和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强化执法监管,保持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高压态势,当好生态环境卫士。

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必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围绕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更加自觉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支持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壮大。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良好社会风尚。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手段。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坚决杜绝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积极引领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实施,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守牢安全底线,是保障美丽中国建设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必须强化底线思维,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及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强化核安全科技创新,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万无一失。

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确保美丽中国建设各项任务如期实现的重要保证。要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提升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履职能力。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效能。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支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专业素质能力,持续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分别为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生态环境部部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1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