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

权威解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威解读 -> 正文

加强基础研究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日期:2023-08-14 出处:学习时报

窦贤康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当前,国际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形势严峻,归根到底是科技竞争、是基础研究之争。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并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基础研究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对基础研究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对基础研究提出的任务要求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在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中,扎实推进基础研究的国家,往往能够及时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率先迈入现代化发展阶段,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推动者和引领者。近代科学革命以来,部分西方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保持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无论是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还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均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有效支撑和引领产业技术变革。我国基础研究虽然取得显著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的深刻洞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快速进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研发活动的非线性互动、融通创新的趋势特征越发显著,交叉科学和跨学科研究已成为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内因。全球性挑战深刻影响并加快重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国际合作“区域化”趋势凸显,世界科学中心正由单中心主导走向多中心并存。我们要直面国际科技竞争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既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创,又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为我国基础研究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在基础研究顶层设计方面,强化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的“全国一盘棋”格局。在基础研究资助管理方面,充分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同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树立敢于同世界强手比拼的志气,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资源上快速布局。在稳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方面,通过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科学捐赠等多元投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联合基金资助效能,建立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在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方面,积极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拓展和深化中外联合科研,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强化政治担当,将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科学基金的行动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为科学基金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主动性和紧迫感,准确研判基础研究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新时代对科学基金工作提出的任务要求,直面深层次问题,主动开拓创新,提出适应新时代科学基金发展的新思路,将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创造性地转化为科学基金的行动方案。

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其科研资助机构纷纷推出新的发展战略,调整资助政策,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基础研究投入,以维护其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其核心举措包括:一是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二是强化关键技术领域基础研究,支持重点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商业化,加速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先进制造等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三是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和引导。如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提供学术咨询、奖学金、补助金及培训项目等多样化的支持。四是强化科研安全管理,科研伦理、科研诚信、科研评价和开放科学在国际科研合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针对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新态势和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环境,党中央决定进一步理顺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继上一轮机构改革后对科技领域再次作出改革部署,更好统筹科技力量,统筹解决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本次机构改革之后,自然科学基金委将肩负起资助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培养造就科技创新人才的职责任务。自然科学基金委全体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机构改革,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地落实改革。

坚持基础研究“两条腿走路”,强化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作用

自然科学基金委要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基础研究“两条腿走路”,牢牢把握自然科学基金战略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推进机构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持续优化科学基金资助管理体系,不断强化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作用,筑牢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基础,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一是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我国科技创新正向并跑、领跑转变,需要进一步拓展科学新疆域,逐步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自然科学基金要鼓励自由探索、突出原创,稳固资助基础研究的“基本盘”,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勇闯科学“无人区”。不断优化有利于原创的评审机制,完善对原创性、非共识、变革性创新研究的支持。保持科学家自主选题类项目经费总占比稳定,持续优化基础学科布局,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同时,以基础研究前沿探索为牵引,加强科学仪器、科研手段的体系化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利器”“重器”。

二是积极谋划应用基础研究。我国在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上,迫切需要从要素、技术驱动向科学驱动的创新发展转变。自然科学基金要加强科学、技术、工程系统布局,加大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部署力度,系统谋划应用基础研究的资助模式。完善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搭建连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与工程技术创新要求高的桥梁,充分调动企业与地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通过完善“答卷”与“阅卷”机制,遴选优秀“答卷人”,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联合基金资助效能。发挥专家咨询系统优势,瞄准未来科技前沿,变革重大类型项目,完善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加强前瞻性战略部署,夯实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制度基础。充分利用科学基金覆盖全面的学科建制,发挥支持交叉科学和跨学科研究传统优势,推动构建学科交叉协作攻关平台,组织多方科研力量,瞄准应用场景驱动的重大科技问题综合性、交叉性特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引领,协同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突出基础人才培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工作部署,把人才资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提高基础研究人才质量。前移自主端口,进一步探索对青年人才采取更有力、更直接的资助模式,培养年轻一代理工科人才的科学素养和自主研究能力,为构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推动构建基础研究人才的长周期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项目的结题管理与评估淘汰,对完成优秀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开展延续资助。

四是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科学基金项目的公正评审,事关优秀人才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事关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大局,事关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实际成效,必须主动作为,采取有力有效的应对措施。深入推进评审专家被“打招呼”专项整治,强化正面引导、做到极限防守、坚持严肃惩戒,为科研工作者心无旁骛地开展研究创造良好环境。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评价体系,平衡好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完善基础研究差异化评价机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项目经费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深入实施科学基金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坚持科学监督与诚信教育相结合,统筹推进教育、激励、规范、监督、惩戒五位一体学风建设工作格局。

五是构筑新型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科学基金由于具备学术性、公益性和国际通行性等特点,在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中有着独特优势。对标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的要求,加快推进国际科研资助部筹建,依托国际科研资助部,稳妥推动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展和深化中外联合科研,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支持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开展基础研究。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努力营造开放、信任、合作的科研环境,促进全球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开放合作。

(作者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