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寻访红色印记 > 党史故事 >正文

大别山:一寸山河一寸血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日期:2021-04-08

位于大别山区的六安市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24日上午,习近平从北京到合肥一下飞机,就驱车1个半小时来到金寨县红军广场,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瞻仰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总书记不时驻足凝视,并询问有关细节。习近平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民日报》2016年4月28日

大别山区的信阳市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16日下午,习近平首先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远眺英雄山上“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在纪念碑前,习近平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三鞠躬,深情缅怀为革命胜利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儿女。在纪念堂内,习近平听取革命烈士事迹介绍,高度评价他们的贡献。他强调,这次考察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目的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接着,习近平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了解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历史。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创建的根据地之一,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博物馆展陈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习近平驻足察看,不时同大家交流,追忆峥嵘岁月。习近平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参观结束后,习近平来到博物馆内院,会见了当地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同大家一一握手问候。习近平动情地说,今天我特地来看望大家,向大家和所有苏区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吃水不忘掘井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要做好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工作,保障好老区群众生活,让革命烈士含笑九泉。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传承革命精神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年青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

——《人民日报》2019年9月19日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北部,与安徽的六安、霍山,湖北的罗田、麻城,河南的商城、固始等地毗邻,是鄂豫皖三省的中心区域。土地革命时期,金寨县是豫南和皖西红军的发源地。金寨县原名立煌县,抗日战争时期,立煌县曾是中国共产党在安徽的指挥中心;解放战争时期,立煌县改名为金寨县,是大别山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县原名经扶县,始建于1932年10月。1947年8月,刘邓大军解放新集地区;12月底,人民政权决议将经扶县更名为新县。新县位于豫南大别山腹地,北通光山,南与湖北的麻城、红安相连,东接商城,西邻罗山。这一区域既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

(一)

大革命时期,金寨地区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据统计,当时有8个区农民协会,97个乡农民协会,会员共有1万余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当地农民协会多次与地主、旧官僚进行斗争。农民协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组织了人数不等的自卫军,以对抗反动者的压迫。如商南地区组织了3个团,约有3000人。武器除少量钢枪外,大都是长矛、大刀、土铳。其中训练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队伍,是由共产党员李书铭领导的一支30多人的武装,使用的全部是钢枪。

大革命失败后,金寨地区的革命活动遭受军阀及反动民团的迫害。一时间,整个金寨地区陷入到白色恐怖之中,很多党员干部流血牺牲,幸存者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

危急时刻,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与此同时,金寨地区的革命活动也开始逐步恢复。随着组织体系的发展,革命的武装建设也渐有起色。在金寨西部地区,中共商南区委为了掌握革命武装,以保卫地方治安为由,共产党员周维炯、漆德琮等秘密购买枪支弹药,组成两个班的武装在商南一带活动。其他地区也都以类似方式购买枪支,组建武装。此外,党组织还派人打入敌人部队,做士兵运动工作,从内部瓦解敌人力量,扩大革命队伍。

在党组织活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组织开始筹划武装起义。1929年4月,在金寨县吴家店的太平山穿石庙召开商南各地区党员干部会议,选举产生了商罗麻特别区委员会,负责领导商南地区武装起义。

1929年5月6日晚,商南起义爆发,各路起义队伍会师金寨县斑竹园,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周维炯任师长,徐其虚任党代表,下辖两个团,共100余人,成为鄂豫皖边界地区第二支红军队伍。

红三十二师成立后,鄂豫皖特别区委立即投入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1929年5月10日,中共鄂豫皖特别区委会在斑竹园文昌宫举行会议,会议就扩大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等一系列问题作出决议。会后,商城县临时办事处在南溪黄鹤湾成立,统一领导商南的农民运动。此后,红三十二师不断出击反动民团,群众斗志高昂。农民协会和各种群众组织普遍成立,红色政权控制的区域不断扩大。

6月11日,信阳中心县委和鄂东北特委在柴山保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将商南党组织和红三十二师交归商南县委领导。此后半年,商南县委及其领导下的军事武装粉碎敌人多次进攻,胜利地保卫了起义的基本区。到1929年底,在豫东南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南溪、金寨、斑竹园、吴家店为中心的纵横六七十里的一块革命根据地——豫东南革命根据地。1929年11月20日,中国共产党鄂豫边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鄂豫边特委和鄂豫边革命委员会。这标志着统一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二)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和安徽省临委派遣许多皖西籍共产党员返回家乡,以恢复和整顿皖西地区的党组织,他们回到皖西地区后,迅速组织和发动农民斗争。为适应斗争形势,1929年5月,中共六霍军事委员会成立。8月,六霍县委在霍山豪猪岭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全面发动武装起义和成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等事宜。随后,六安、霍山等六县领导人再次召开大会,正式决定成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中心县委统一领导六霍地区的革命工作。

1929年11月7日,六安三区二乡农民协会常委兼秘书何寿全等被敌逮捕,该区农民协会名单及秘密文件泄露,潜伏人员和组织受到严重威胁。危急之下,六安中心县委决定立即举行起义。至此,六霍起义正式爆发。

11月8日,独山、两河口等数千农民,涌向独山镇包围敌人驻地马家祠堂,救出何寿全等人。独山起义胜利后,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决定乘胜西攻麻埠,东攻苏家埠,并与红三十二师取得联系,在独山、两河口等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17日,起义队伍分三路围攻麻埠,久攻不克。三区农协又调赤卫队2000余人,继续攻打。

独山起义爆发之时,邻近区域也纷纷响应。六安六区的七邻弯、古碑冲等地发起暴动,并以区游击队为主力,击溃当地反动民团,成立六区革命委员会。与此同时,霍山县西镇地区也爆发了武装起义。11月19日,起义部队首先攻下闻家店,然后攻克附近村镇,捣毁西镇事务所等反动机构。20日,起义队伍会师燕子河,西镇革命委员会成立。

六霍起义的爆发,令国民党皖西政府十分恐慌。蒋介石抽调陈耀汉独立旅,配合反动民团开始全面“围剿”。为增强抵抗力量,1930年1月20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将六安三区、六区游击队和西镇地区游击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三师。红三十三师成立后,积极反击国民党的进攻。1930年2月1日,红三十三师兵分三路顺利攻入霍山县城,然后主动撤离,再分兵开赴不同地区进行武装斗争,政治影响逐步扩大。

3月中下旬,六安中心县委召开六安、霍山等六县和红三十三师党委联席会议,会议分析了皖西革命斗争的客观形势,同时,对组织工作、武装斗争、农民运动、工人运动、苏维埃、青年与妇女等方面的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此后,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红三十三师不断开辟新的地区,不到半年时间,先后建立了4个县级革命政权。由点到面在六安、霍山等县边界,初步建立了北起白塔畈、徐集、丁家集,南至金家铺、莒蒲、官庄、水吼岭、来榜,东抵淠河,西接商城南部的皖西革命根据地。

徐向前后来回忆说,1929年和1930年,是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和胜利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原因在于:第一,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形势和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发动群众,打击敌人,壮大红军,扩大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第二,建军思想比较实际对头,并初步形成了以弱胜强、以寡敌众的一些战略战术原则。第三,加强了党对根据地和红军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密切配合。尤其是鄂豫皖特委的成立和关于统编红军的决定,意义重大,对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三)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鄂豫皖边区党和红军领导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主动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停战谈判,并达成了一致对外、共同抗日的协议。1938年2月,红28军、确山游击队、商南革命武装,在黄安七里坪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此后,第四支队开赴前线,后方设有留守处。1938年春,第四支队后方留守处在经扶县成立县委。

1938年8月,日军向大别山地区发动猛攻。经扶县城遭受狂轰滥炸。12月,新四军以第四支队留守处为班底,成立第六游击大队。1939年2月,第六游击大队袭击李家寨车站,缴获大批枪支弹药。5月,第六游击大队南下,在湖北黄陂芳家店一举歼灭伪第八军李汉鹏部。此后,游击队深入敌后,缴获颇多。1939年11月,六大队编入李先念领导的豫鄂抗日挺进支队。

1938年4月初,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在六安成立。之后,抗战形势恶化,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由六安迁到金家寨。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也迁到金家寨。此时,金家寨成为安徽省会和政治中心。6月中旬,董必武等中央领导干部来金家寨一带视察大别山区抗日救亡工作开展情况,在双河桃树岭兵站听取了原商南县委的工作汇报后,指示:各级党组织要转好思想弯子,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共同抗日。

1938年8月,中共立煌县委在金家寨船舫街成立,全县内辖4个区、24个乡、3个镇。在全县组织成立了69个抗敌协会,会员人数达7000多人。同时,全县还组建了5个儿童抗敌团队,有队员280人。立煌县委为发动群众抗战,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工作。金寨地区人民极大支援了前线士兵的抗日斗争。

我党还在金家寨及其附近区域,成立众多抗日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敌伪势力。1943年冬,中共鄂皖边区地委为了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成立了中共立煌、霍山、英山、岳西、太湖边区工作委员会,并建立五县抗日指挥部。指挥部有一支50多人的抗日武装,积极活动于五县边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保持与新四军5师、7师的联系,使大别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多人,自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8月,刘邓大军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最终胜利进入大别山,完成战略跃进的任务。

进入大别山后,刘邓大军立即展开战略行动。当时决定兵分两路:7、9两个旅直插六安、舒城、桐城;第8旅经叶家集直插金家寨、霍山、岳西。1947年8月28日,刘邓大军六纵一部包围经扶县城,当天即攻破。

9月1日,刘邓大军第8旅对金家寨发起攻击。当时,金家寨城内驻有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4总队、立煌县自卫大队和国民党军的一个正规团。但敌人不堪一击,第二天战斗即结束。此次战斗,歼灭国民党军46师188旅564团及立煌保安队一部,共毙伤俘虏国民党军1000多人,缴获步枪400多支,轻重机枪50多挺,大小炮10多门。由此,金寨地区获得解放。

1947年9月,中共中央中原局重新组建立煌县委。新政权建立后,革命群众认为,立煌县名原是国民党为表彰国民党将领卫立煌而命名的,现在立煌县已是人民当家作主,县名应当更改。县委研究决定,将立煌县改名为金寨县。12月,经扶县以同样的缘由改为新县。从此,金寨、新县载入史册。

整个革命时期,金寨共10万人参加人民军队,绝大部分人献出了宝贵生命。解放后幸存在世的老红军仅700多人,大部分成为师以上高级干部。故金寨县有“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的称誉。新县同样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后幸存的军级与兵团级干部只有60多名。而整个革命时期,新县共牺牲了5万多人,其中有姓名的烈士1.2万余人。这恰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作者:任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