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2点半,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政大课在互联网上准时开启。4名教授担任主讲人,全国数以万计的大学生通过手机、电脑,远程收看。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医务工作者到人民子弟兵,从公安民警到基层干部,从志愿者到快递小哥……14亿中国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战疫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从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清华大学教授艾四林找到了思政课的鲜活素材。
在这堂疫情防控的思政大课上,艾四林立足中国抗击疫情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
不止这场思政大课,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利用“停课不停学”的契机,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爱国主义的教育课
3月中旬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各地援鄂医疗队渐次踏上返程之路。湖北各地群众与医疗队员们依依惜别的场景,感人至深。
送给医疗队的礼物中,孩子们的画引人注目。武汉当地的中小学生们纷纷拿起画笔,向心中的白衣战士致敬。画作上,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医护人员长出了天使的翅膀,病毒被重拳击倒。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让湖北本地的中小学生深受教育,全国各地居家学习的中小学生,都在从未经历过的人生体验里,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赵洪北,黑龙江省漠河市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作为学校的升旗手,如果没有疫情,开学第一天,他原本会在校园里亲手升起国旗。疫情来袭,开学日期延迟,但国旗却在原定的开学日照常升起。
“我们的书记、校长戴着口罩,在教学楼前升起国旗,拍了视频放给我们看。”赵洪北记得,那天漠河正下着雪,视频中的红旗和雪花,让人难忘。
“停课不停学”期间,全国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在屏幕前注目、敬礼,面对五星红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而在屏幕之外,很多普通人也在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疫情面前践行着对祖国的热爱。
“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四川省特级教师李镇西的网课主题就是爱国和社会责任。
钟南山院士、彭银华医生、快递小哥汪勇……李镇西讲述着一个个战疫英雄的故事,他想让学生们懂得,无论是国家栋梁还是民间百姓,“只要有爱心、有担当,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为英雄”。
为这股涌动的爱国主义情怀所鼓舞,“停课不停学”期间,各地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河南省洛阳市第四十八中学组织“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线上主题班会,“云班会”气氛依然热烈;青海省治多县的师生们,以在家自行录制、剪辑视频的方式,给武汉加油;山东省日照市金海岸小学的孩子们绘制精美的手抄报,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战疫一线的鲜活课
3月初,上海市少工委、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上海市少先队员寒假学习和生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上海98%的少先队员把医护人员当作偶像。
不惧风险、勇于担当,战疫一线的鲜活事迹,成为教育广大中小学生的最好素材。把一线战疫人请进思政课堂,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中国自信,成为这段时间各地各校的普遍做法。
在河南禹州,市人民医院医生、禹州市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长刘俊沛隔着屏幕作国旗下的演讲。这位“最美逆行者”讲述的亲身经历,打动了当地15万名中小学师生。
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战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成了孩子们书写诗歌的灵感来源——“我问冬雪,谁是最可爱的人?漫天飞舞的雪花深情地说,是白衣天使,他们与时间赛跑,和病魔较量,挽救回一个又一个生命。”
中小学生们把对医护人员的尊敬,化为力所能及、温暖人心的行为。
2月初,疫情防控阻击战形势正严峻的时候,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连续几天收到爱心外卖,下单人均是潍坊一中的学生。“送给急诊一线的白衣天使!潍坊一中高二学子致敬!请放到急诊台,勿扰他们工作休息。”订单备注上的贴心话语,令人动容。
在大学课堂,这一幕同样上演。
3月5日下午,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身处武汉战疫一线的第四批宁波援鄂医疗队领队阮列敏,为宁波大学的学生讲授了一节特殊的思政课。
阮列敏带领的是一支年轻的队伍。“90后”占23%左右。接到任务后,260多人迅速集结,来到武汉接管了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病区,仅用一天就快速、有序地投入到对病人的救治当中。
来自一线人员的讲述,深深打动了聆听的学子。宁波大学学生刘许纯写下观后感:“无论是哪一代人,在困难面前都如同劲草,不畏惧、不低头。我们青年,正在学习如何撑起国家的未来!”
……
中国为什么可以做到?在思政课堂上,朴实的语言、动人的故事、真切的情感,引发学生们深深思考。
社会奉献的实践课
“17年前,你们保护我们;现在,我们来保护你们!”疫情之下,一个年轻的群体始终活跃在抗疫一线,他们就是“90后”等新生代。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他们是懵懂的见证者,如今却已然成为战疫的重要力量。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冯秀军,是“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主讲人之一。她以“战疫里的青年责任与担当”为主题,深情讲述了这场疫情中勇敢逆行的年轻人的故事,引导大学生群体勇担历史使命,将青春梦想扎根在祖国的广袤大地。
冯秀军说,这次战疫,青年一代的表现令人鼓舞,充分体现了思政教育的成果,体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
疫情最吃劲的那一段时间,武汉工商学院学生杨泽晗每天都要接上百个电话,一度舌头起泡。
“网上关于你们医院急缺口罩和防护服等物资的信息,是准确的吗?”“请问你那里是否真的有两吨消毒水出售?”“我们已采购到了医疗物资可以捐赠,请问你们医院的收货地址在哪里?”杨泽晗的上百通电话里,满是这样的内容。
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学校放假早,他很早就回到了内蒙古老家。远离疫情中心,他在家即使躺着什么都不干,也不会被人指责。
然而,那些“最美逆行者”的身影和普通人的故事,让这个大男孩坐卧难安。“我看到了什么叫无畏逆行,什么叫守望相助,什么叫责任担当。”当在微信群里看到捐献物资倡议时,杨泽晗毫不犹豫地报名,成为团队核心成员。
短短5天,杨泽晗协助团队筹集到1000多人捐赠的善款,为湖北省内276家医院提供了价值40多万元的援助物资。杨泽晗在每天上百通电话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这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也是我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什么叫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自抗击疫情以来,像杨泽晗这样,用各种形式力所能及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青年学子,数不胜数。参与口罩生产、站点检查、测量体温、派发防疫宣传单、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送补给……青年学子们主动作为,助力战疫的事迹让人动容。
“疫情发生以来,从最初的惊愕恐慌,到冷静面对、科学应对,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成为这场全民抗疫的见证者、践行者。他们与国家并肩作战、同频共振,实现了个体意愿和集体意志的精准对接。”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研究员张陟遥说。(本报“停课不停学”特别报道组 报道组成员:柴葳 高靓 张晨 苏令 高毅哲 焦以璇 于珍 李澈 刘亦凡 唐琪 本文执笔:高毅哲 刘亦凡 统稿:蔡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