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北邮主页/ 党委宣传部/ 联系我们
北邮要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北邮要闻 -> 正文

林金桐校长在民族教育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4-10-12  来源:校办

多民族的、国际的校园环境──在民族教育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林金桐

(2004年10月11日)

尊敬的阿布都司长[1]、马司长[2],感谢你们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嘉宾,感谢你们的光临。

同学们,早上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邮电大学(热烈掌声)

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往往总是在家乡、在单一的民族环境中度过的。只有当他长大以后,走上社会,才会慢慢懂得,一个国家,或者更大一点,世界上方方面面的活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其实都是在多民族的、国际化的环境中开展的。于是,人们就会认识到,如果我们只了解自己民族的语言、历史和文化,我们就不能体会世界的丰富和精彩;如果我们不懂得尊重其它的民族,不善于向其它民族学习,我们就难免显得浅薄和狭隘。

我讲这一番话,是因为我自己深有体验。

我是汉族人,一直到17岁,来北京上大学的时候才第一次接触其它民族,那时班上有一个回族,还有两个维吾尔族,男生叫马那甫,女生叫米海力,他们是上完了一年民族预科班以后来到大学一年级学习的。维吾尔人热情真诚的性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因为家庭关系,我住到中央民族大学家属院,因此子女的小学同学中就有很多少数民族,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多杰、格桑是藏族人,瑟岛 、苏仁娜是蒙古族人,线春辉是傣族人,等等。我打心底喜欢这些少数民族少年,也从他们身上了解到很多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

等我到了英国的一个很好的光纤研究组里工作,我发现,那里的研究人员更是多民族的、国际的,有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墨西哥人、日本人和中国人。

我回到北邮担任教授以后,曾指导过好几个少数民族的博士、硕士。一个畲族的女生,现在美国工作,一个土家族的男生,现在上海一家外国企业工作,去年毕业的一名回族的博士,他的论文被学校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博士论文,国庆节前我们代他领到奖金。

我相信,高等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要使他们走上社会能够适应多民族的、国际的工作环境,要让他们树立为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最好的办法是营造一个多民族的、国际的校园环境,让他们在大学里学会各国各民族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事实上,世界上所有优秀的大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多民族的、国际化的学生群体和师资队伍。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北邮今年开办民族教育学院。同时也开办了一所国际学院,并且将它们看作是北邮在向信息通信领域世界著名大学目标迈进的一个重要举措。

今年入学的430名大学预科班同学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31个少数民族。你们中的一小部分将在北邮念完本科,大部分将在一年或两年以后分赴其他各大学、各专业去继续深造。无论你们的第二所大学在那里,你们都是北邮的学生、预科班结业后都是北邮的校友,这里是你们走上职业道路的预备学校,这里是你们攀登人生成功之巅峰的一层坚实的台阶,你们在预科班建立起来的同学间的友谊、师生间的感情将陪伴你们终身。

同学们,你们都是自己民族青年当中的佼佼者,你们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民族预科班,来到北京,带着父老乡亲的嘱托,带着你们民族的关怀,更带着伟大祖国对你们的殷切希望: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愉快生活、健康成长,将来成为你们自己民族的、也就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谢谢大家。(长时间热烈鼓掌)

注:

[1]教育部民族司副司长 阿布都

[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教育科技司副司长 马文喜

热点新闻

电子信箱:news@bupt.edu.cn   新闻热线:010-62282031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邮编:100876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506444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