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北邮主页/ 党委宣传部/ 联系我们
北邮要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北邮要闻 -> 正文

金秋的喜悦――北京邮电大学第四届 “创新奖”颁奖典礼举行(附图)

发布日期:2004-10-18  来源:第四届“创新奖”组委会、研究生会、学生科协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北京邮电大学第四届“创新奖”圆满落下帷幕,颁奖典礼于10月15日下午3点在校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本届创新奖产生了科技制作的一等奖2名,自然科学论文和人文科学论文一等奖空缺,共有30件作品获奖,56名同学获奖,其中科技制作类有17件作品获奖,自然科学论文类有6件作品获奖,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类有7件作品获奖。北京邮电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宗旨资助项目之一,独家提供大赛的全额资助。

顾畹仪教授代表评审委员会发言。张筱华副校长到会并致词,充分肯定了这届组委会的成绩并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出席会议的还有校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秀峰,学术委员会主任冯老师,学生处辛玲玲处长,还有各院的领导以及评审委员会的专家。

会上获奖学生代表科技制作类马志垚和人文社科类杨亚飞做了精彩的演讲,真诚和激励的言语中透着他们对发明制作、学术创新的情有独钟,对学业的持之以恒和勤奋上进,对言传身教的恩师的感激之情,在场同学们为之感动,这种创新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也必将成为“创新奖”一脉相承的瑰宝在北邮的校园里熠熠生辉。最后校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并一起合影留念。

带着金秋收获的喜悦,饱含来年耕耘的热忱,我们期盼着学生“创新奖”真正成为北邮校内的“诺贝尔奖”植根于北邮人心中,并发扬光大。

背景资料:

创新奖是由校学术委员会发起,校学术办和校学生工作部承办的一项全校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活动。今年第四届创新奖在校团委、学生科协、研究生会的积极组织下,同学们报名踊跃,共征集参赛作品117件,参赛同学500多名,作品分三个评审系列--科技制作系列、自然科学类论文系列、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系列。获奖作品历经分学术委员会初评、校学术委员会复评及实物演示三次评审最终确定。

本届“创新奖”于2004年3月启动,2004年6月底截止提交作品, 2004年9月底作品评审结束并公示,历时达6个月。在此期间,共收到报名表197份,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32份,人文类作品79份,科技制作86份;最终收到的完成作品计117件,包括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19份,人文类作品58份,科技制作40份,作品完成率达到60%。经过评审专家的两级评审,共评审30件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11件,三等奖17件。

本届“创新奖”组委会在前几届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组织活动,从办好活动,出好作品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征集确定创新奖的徽标

本届“创新奖”组委会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在活动中期征集“创新奖”的徽标,经过2个月的征集,最终在46份作品中确定“3C郁金香”为创新奖的徽标。徽标中“3C”的喷发表现出北邮学生旺盛活跃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整体徽标似一朵激情绽放的郁金香,表达出创新所需要的激情与活力。

二、确立资金资助机制

为了让参加科技制作类的同学更好的完成作品,在校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本届创新奖针对科技制作类作品进行前期投入,解决同学购买贵重原材料的资金问题,同时对于获奖作品,其制作材料费用给予一定幅度报销,解决同学的资金压力,提高参赛的积极性。

三、整理论文集,收藏获奖作品

基于往届“创新奖”的经验,本届组委会整理印刷了学生“创新奖”的论文集,收藏了所有获奖的科技制作类作品,一方面积累保留了“创新奖”活动的成果,另一方面为参加以后各届“创新奖”的同学提供参考资料。

由于组委会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与工作方法,加之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本届“创新奖”取得了新的突破,表现在作品质量更高、作品结构更加合理化。本届学生“创新奖”提高了参赛的难度,科技制作类无论是实物还是软件都需要最终有成型作品,自然论文类的作品要求是在国内外公开学术性期刊发表过的论文,人文类论文鼓励发表过的文章前来参赛,因此本届学生“创新奖”的整体作品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本届学生“创新奖”的科技制作类作品明显增加,达到40份为历届最多,且出现大量优秀作品,第一次把该类所有的奖项设置占满,论文类作品有所回落,体现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更好的结合。

尽管本届组织工作和作品质量有所突破,但是仍然需要改进,期待下一届组委会做的更好,期盼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希望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出现特等奖,让学生“创新奖”真正成为北邮校内的“诺贝尔奖”。(摄影:刘如林)

热点新闻

电子信箱:news@bupt.edu.cn   新闻热线:010-62282031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邮编:100876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506444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