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北京邮电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北京、海南两地,通过互动直播的形式隆重举行。
校党委书记续梅,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坤,校领导曲昭伟、张建华、孙洪祥、苏森、任雄飞、马启华、黄善国、彭木根出席,各学院负责人,教师代表以及全体2024级新生参加典礼。典礼由校党委副书记马启华主持。
典礼在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中拉开序幕,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向国旗致敬。
续梅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并送上新生礼物“邮小北”。全体新生佩戴校徽,寓意肩负起北邮人“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荣光使命。新生礼物“邮小北”由北邮师生团队自主设计开发,将校园文化、科技成果与人文关怀凝缩于方寸之间,以校园实景为外观,通过内嵌智能芯片,系统集成了“邮大师”及校内各服务入口,将记录并呈现学生成长电子档案,陪伴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徐坤作了题为《信息科技启迪人生》的主题演讲。他首先代表学校向2024级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是我国5G商用5周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一个个周年数字的背后,记录着一代代信息科技人把握时代机遇,从跟随依赖到自立自强,大踏步赶上并引领数字时代的奋斗历程。这一历程,北邮人从未缺席,我们既参与奋斗其中、又感悟成长其中。
“面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作为数字经济弄潮儿,如何从信息科技的创新发展中收获思考、启迪人生?” 徐坤与新生们分享了思考与认识,勉励大家要在信息科技的创新发展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接续奋斗,怀揣“适度超前”的紧迫感,做敢闯敢试的北邮人;增强“自立自强”的使命感,做勇于担当的北邮人;把握“数实融合”的时代感,做善学乐学的北邮人;培养“多方协同”的责任感,做美美与共的北邮人。
选择一所大学,也就是选择了在同一个精神家园里、同一种文化基因中书写人生、成就梦想。徐坤表示,“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其核心指向就是“热爱”,是因为热爱,才所以选择,正因为选择,又更加热爱。信息科技创新的魅力让我们相信,过去一代代北邮人因对事业的热爱而走到今天,如今新一代北邮人们也必将因为热爱而书写下更加精彩的未来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今年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现场,新生代表为教师代表送上鲜花,向辛勤育人、无私奉献的师长们送上最诚挚的敬意。离退休教师代表宋俊德、蔺志青以及中青年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为新生代表送去寄语,勉励同学们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智能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陈钢教授代表全体教师发言,他从文化特质、创新基因、使命担当三个方面与同学交流了对“北邮为什么能?北邮人何以成就卓越?”这一问题的思考,鼓励大家要勇敢迎接每一次挑战,以奋发之姿谱写“强国建设 北邮何为”的青春答卷。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何公甫同学代表全体在校生发言,他从厚植“大情怀”、求索“真学问”、书写“新篇章”三个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了在校求学生活的点滴,号召同学们立德修身、坚定信仰,勤学善思、矢志创新,保持热爱、知行合一,奋力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北邮青年力量。
电子工程学院2024级本科新生王盼兮代表全体新生发言,她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北邮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号召同学们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追求,砥砺报国志向;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为态度,积蓄强国力量,以实际行动绘就属于新一代北邮人的精彩篇章。
主席台领导为新生班主任代表颁发聘书,勉励班主任老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全体新生向学校报到环节,各学院负责人向学院新生代表授予了承载着学院办学理念和学院精神的院旗,表达了对同学们学以成人、学以创新、学以报国的热切期盼。
入学宣誓仪式上,全体2024级新生郑重立下“厚德博学,敬业乐群,不负韶华,青春‘邮’我;崇尚奉献,追求卓越,未来开创,奋进‘邮’我;传邮万里,国脉所系,时代使命,担当‘邮’我,新起点、新征程、新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我们时刻准备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典礼在全体师生齐声合唱校歌《传邮万里》的旋律声中落下帷幕。
附:校长徐坤在北京邮电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信息科技启迪人生
——在北京邮电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2024年9月8日
校长 徐坤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暑热散去,金秋送爽。今天,我们满怀相聚的喜悦和美好的期盼,举办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邮苑新主人。大家的到来,为这片信息科技的创新热土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首先,我代表学校,向来自五湖四海的3895名本科生、4560名研究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一路指引陪伴你们成长的父母、亲友和师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初次见面,甚是欢喜。今年,一句“北京到底有谁在啊?”的灵魂拷问火遍网络,频频刷屏于朋友圈中、弹幕丛里。盛夏时节,在信息黄埔的热情邀约和在座你们的坚定选择中,我们共同回应了“热搜霸榜”的话题、给出了“双向奔赴”的答案。此时此刻,我们既要恭喜大家,与传承创新的北邮相约;更要祝贺北邮,与逐梦启航的你们相遇。担任校长以来,我在工作中接触到国内外众多校友,了解了他们干事创业、服务发展的精彩故事和奋斗历程。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家反复提及的,作为一名 “北邮人”的身份归属和情感眷恋。如今,你们选择了北邮、走进了北邮,我希望大家要主动了解北邮、积极融入北邮。
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北邮始终将“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融入办学基因、作为朴素追求。抚今追昔,新中国信息科技领域的多个“第一”从这里诞生,谱写了国家网络强国事业的辉煌篇章,凝结了“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滋养着“厚德博学、敬业乐群”的后生晚学。着眼今朝,北邮正朝着建成信息科技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新征程上,学校更注重对价值塑造和一流标准的不懈追求,让强国使命和青年担当共同引领同学们的目标与志向;学校更注重对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精心培养,让专业知识和高阶能力共同丰盈同学们的思维与素养;学校更注重对海内外优质师资力量的引育凝聚,让学界大咖和良师益友共同陪伴同学们的春秋与冬夏;学校更注重对管理服务和综合环境的持续改善,让暖心高效和数字便捷共同贯穿同学们的晨曦与晚霞。
同学们,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昨日之北邮让我们倍感骄傲,今日之北邮让我们信心满怀,明日之北邮则需要每一位北邮人从传承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接续奋斗。在上半年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我与你们的师兄师姐们敲定了一份属于新时代北邮人的最大奋斗公约——做数字经济弄潮儿,这既是母校对广大邮子的期盼,更是时代对在座你们的呼唤。
同学们,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是我国5G商用5周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一个个周年数字的背后,记录着一代代信息科技人把握时代机遇,从跟随依赖到自立自强,大踏步赶上并引领数字时代的奋斗历程。这一历程,北邮人从未缺席,我们既参与奋斗其中、又感悟成长其中。前不久举办的2024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总结回顾了我国5G发展跑出“加速度”的宝贵经验,即适度超前、自立自强、数实融合和多方协同。静心思考,这虽然是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角度的经验总结,但又何尝不是对人生成长的方向指引。面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作为数字经济弄潮儿,如何从信息科技的创新发展中收获思考、启迪人生,这是我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
首先,希望大家怀揣“适度超前”的紧迫感,做敢闯敢试的北邮人。通信网络布局与建设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适度超前。“适度”是指尊重技术客观规律,应立足实际,要“接地气”;“超前”是指具备先进领先优势,能改变现状,要“增效益”。这一原则的背后,根本是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可以说,没有适度超前的技术创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突破与超越也就无从谈起。
同学们,技术创新依靠知识学习,而知识学习的本质是不断汲取、丰富、突破已有的认知体系,在尝试利用新方法、构建新框架中给出新答案、找到新方向。这其中,既要有前沿方向的引领,又要有基础扎实的功底,还要有跨界知识的储备,唯有将这些学习要素集合起来,才能转化为你们认识创新、参与创新、引领创新的思路源泉和不竭动力。希望大家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以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拼劲冲刺向前,克服“等一等、放一放”的拖延心态,提高“抓紧做、靠前做”的主动意识,抓住每一个交流碰撞中的灵光一现,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实证,在跨域研究中探索跨界成果,尽情感受创新未至之境的无穷魅力。与此同时,也要学着涵养些“慢下来”的定力,留一份独立思考的时间给自己,提问之前要先“自问”,等待答复请先“自答”,充分享受大学带给你们的思想品味、学术品味和生活品味,追求一种适度超前的平衡人生。我想,这既是求知求学的小细节,更是相伴终身的好习惯。
其次,希望大家增强“自立自强”的使命感,做勇于担当的北邮人。今年是学校建校69周年,六十余载,北邮人始终将爱国报国作为最亮丽的奋斗底色、作为最坚定的价值追求。1996年,学校陈俊亮院士意识到国外对国内交换机增值行业的觊觎,他带着团队成员研制了国内第一套智能网系统,并成功应用于通信网,基本满足了国家通信网建设的需要。当时,国家对这一创新成果给予了“首次在一个完整的技术领域将国外跨国公司的电信网络大型设备完全挡在国门之外。”的高度评价。今年,学校张平院士及其团队搭建了全球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实现了6G主要场景下通信性能的全面提升,取得了该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从基本满足通信需要到引领全球通信发展,28年间,北邮人谱写了一曲薪火相传跨世纪的科技报国赞歌。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身处“大时代”就要拥抱“大命题”,当青春的你们遇见青春的中国,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将一份小富即安的工作和生活作为求学的追求目标,切莫贪图 “短平快”,切勿只想“名利奖”,而是要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信息科技前沿,奔着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矩阵去学习,朝着产业新发展和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去研究,少做些“看似忙碌、实则低效”的无用功,多下点“扎扎实实、经受考验”的笨功夫,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守,在勇闯无人区的竞争较量中贡献北邮青年力量。
再次,希望大家把握“数实融合”的时代感,做善学乐学的北邮人。信息科技的发展,推动人类大步迈入智能时代,数据极大丰富、知识加速更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重复劳动也将被更高速、更低廉、更耐久的智能体所替代,这既对提高生产生活效率带来了积极影响,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学们,从当前来看,智能技术虽不会取代人类智能,但擅长使用智能技术的人将有可能会替代不会使用智能技术的人。正如“互联网+”时代那样,电脑虽然没有取代人脑,但却让更擅长使用计算机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一样。新形势下,原本以“追求拥有”为特征的知识学习或许已没有那么重要,反而以“知识运用”为导向的高阶能力培养,尤其是借助智能技术实现知识价值再创造的人机互动能力、创意想象能力、批判追问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等,就显得愈加珍贵。当前,学校正加快推进智能技术赋能的人才培养范式改革,不仅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覆盖全体本科新生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更在全力探索集“基础算力资源、行业数据资源和模型技术资源”为一体的大模型创新训练平台建设,目的就是要在这个数实融合的时代,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认识AI、学习AI、运用AI,进而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数字舞台”。希望大家要积极拥抱智能技术,将无限的想象力与技术的生产力结合起来,挖掘好数据这一富矿,运用好网络这一平台,激发好内驱这一动力,做一个从“知识存储型”向“能力迭代型”转变、科技范儿十足的北邮人。
最后,希望大家培养“多方协同”的责任感,做美美与共的北邮人。正所谓:“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多方协同,通过跨领域、跨区域、跨部门、跨团队的合作,有助于整合资源、分享智慧、加速创新,从而推动科学研究深入发展。当前,科研项目大型化和科研任务综合性已成为学习和研究的新特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也形成了未来创新的新趋势。与此同时,智能时代协同的技术环境使得互联网正在逐步变为每个人获取知识、寻找方法、调用工具的“开放硬盘”,人类全部知识的集合也正以更加共享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因此,集众人之智、合协作之力已不仅是实现优势互补、提升综合水平的个人必选项,更成为攻克关键难题、勇攀科技高峰的集体必修课。
同学们,“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互击而闪灵光。”智慧的火花往往源于思路的分享、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候“交流切磋”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据理力争”的坚持更是一种成长。创意观点只有“走出去”,创新价值才能“进得来”。希望大家要向外延展、拓宽眼界,相互支持、相伴成长,切莫将自己圈在精致主义的“微观小世界”里孤芳自赏,而要让青春留在开阔宽广的“多彩大世界”中绚丽绽放。这方面,我还想叮嘱大家的是,欣赏他人、尊重成果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本事,要通过学习和培养才能拥有,这不仅是立身做人的基础,更是你们远航未来的保障。
同学们!
选择一所大学,也就是选择了在同一个精神家园里、同一种文化基因中书写人生、成就梦想。前面我提到了“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我理解,其核心指向就是“热爱”。是因为热爱,才所以选择,正因为选择,又更加热爱。信息科技创新的魅力让我们相信,过去一代代北邮人因对事业的热爱而走到今天,如今在座的新北邮人们也必将因为热爱而书写下更加精彩的未来篇章。
同学们!
生命的魅力在于对未知的探索。近期,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的上线,再次让世界感受到东方文化的浓厚魅力,也再次让我们体会到厚积薄发的努力意义。制作人冯骥说:“踏上取经路,比到达灵山更重要。”是的,比起纠结何时到达、是否圆满,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敢于出发、持续探索更是一份特殊的人生意义。此时此刻,若将求学路比作取经路,在起点时,希望大家勇敢迈出第一步,这样才有触摸无限可能的机会;在路上时,希望大家踏实走好脚下路,这样才能不悔来路、不惧前路;在登顶时,希望大家回望走过的那些路,这样才能收获感悟、再启新途。“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最终你会发现,原来成长的意义并不在于抵达何处,而在于你如何走过这段充满未知、独一无二的人生之路。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与信息科技相伴成长的青春岁月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