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由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研究生会主办的“与光同行,研途点津”名师讲坛之“生存•生活•生命”学术讲座,在教三136成功举办。此次讲座邀请林金桐教授担当主讲,结合自身经历,解读因特网人物的生命故事。

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的掌声和热切的期待中拉开了序幕。首先,由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杰致欢迎词。他首先对林教授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接着就“生存、生活、生命”这个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告诫学生应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学会抉择,最终重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讲座开始,林金桐教授围绕因特网人物生命故事,开始了他对于今天讲座主题的阐述和思考。他将生存选择、生存能力、生活的三维空间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结合丰富的案例,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在讲述生存选择时,林教授选择了一条曲线描述人的生老病死、企业的兴衰成败,并通过电报、Kodak、底特律等具有不同特征属性的类别,证明了世界上并不存在永恒兴盛的事物,进而说明了“选择不是终身的,而能力是重新选择的本钱”这一道理。接着,林教授将生存能力具化到了四种素质,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三种商,即智商、情商和逆商(挫折商)。其中,他强调了逆商对于成功的必要性,并列举了神童宁铂和两名卡斯比博士的不同人生道路的案例,告诫青年学子要正确认识自我,面对挫折勇于调整心态,改正错误继续前行。接着,林教授就“职业、私人、公众”这三个构成生活空间的维度,围绕日本著名企业家、指挥家大贺典雄在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突发血栓晕倒后,时任音乐节艺术总监的余隆成功临时结果指挥棒,完成接下去的表演这一事件,说明了“理论功底、专业技能、敬业态度、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最后,他用因特网演变的各个重要环节中涌现出的一批批杰出因特网人的故事为蓝本,将他们的生命浓缩为“创新、奉献、经济奇迹和开辟新时代”这几个关键词,并激励在座学子“优秀是年轻人的目标,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演讲的最后,林教授对大家提出了美好的期望和祝愿,到场观众回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在之后的抽奖环节中,林教授赠送40了本亲笔签名的《三个母亲:林金桐校长演讲集》,更是让大家激动不已。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不仅仅领略到了林教授的个人风采和魅力,同时,也从这位前辈丰富的人生阅历中受益匪浅,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