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此,我校师生分部门组织观看了十八大开幕会,认真听取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全面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内容。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分别走访了校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部门及相关学院,并就大家的观看体会和关注重点进行了采访,请看详细报道:
迎接十八大:喜悦、激动
记者:今天党的十八大胜利开幕,你的心情如何?
电子工程学院宽带无线中心刘芳老师:衷心祝愿党的伟业继往开来,祝福党的光辉遍洒神州,一定要立足教师岗位,乐于无私奉献。
电子工程学院微电中心张勇老师:听完胡锦涛报告后很受鼓舞,也很激动,希望党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谭渊龙:首先,我很激动,因为有幸能够目睹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其次,我心怀敬畏,因为这次大会意义非凡。
自动化学院学生叶忠楷:等了这么久,十八大终于开幕了,很激动。当然也很期待,十八大这次在换届还有其它方面势必会做出一些调整,还有一些民生方面的问题,都希望通过这次大会得到明确。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孙英东:非常期待也非常激动,在十八大召开之前,我们很多同学都在议论十八大什么时候召开,今天终于召开了,很兴奋。公共管理学院、马研中心辅导员许飞:心情非常激动,应该说十八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对于我们的学生工作,以及我们整个学校的工作,都是具有很大指导意义的。特别是作为辅导员,担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重任,所以我们更应该认真领会十八大精神,来更好地开展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宋娟:很激动,今天一早我们所有的辅导员都集中到一起观看开幕会,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盛事。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辅导员刘佳:跟全国人民一样,心情非常激动。这几年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居住环境改善,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绩。
网络继续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曾志民: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院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将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畅谈改革与发展:自豪、感激
记者: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十年间我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革与变化,能不能结合你自己的感受谈谈这些变化?
智能交通与服务工程中心党员杜晓峰:胡总书记的报告朴实全面,充分展示了我国的辉煌成就,其中仅就经济而言,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国的GDP依然保持了相当的增长力,凸显我党的正确方针及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卓越。
人文学院学生王捷:变化是很显著的,从2002到2012这十年间,百姓的衣食住行改变很大。从我身边来说,2002年的时候,手机还很少使用,但到现在,电子产品已经广泛普及。
理学院办公室教务老师付蕾:作为一名党员,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只有在自己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思考,不断为老师、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完善本职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且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知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孙英东:刚在看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他也回顾了近五年和他执政的十年来我国遇到的问题及取得的成就,这五年乃至十年,也是我们这一届学生开始懂事、开始懂得党的一段时期,我们真正有能力、有条件来体会这些变化。这十年的变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用发展证实了这一点。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刘慧媛:这十年间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社会的信息化,在北邮,我能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我们的手机使用率、网络使用率、网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明敏:这十年我从学生成长为一名老师,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国家的发展,大的方面来说,我们度过了非典,走过了地震的难关,召开了奥运会、世博会。从小的方面讲,我家到北京以前并没有直通的火车,十年间,不仅火车开通了,而且速度也提升了,从这个距离与时间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公共管理学院、马研中心辅导员许飞:从我个人来说,我先是一名北邮的学生,后来又留校工作,我感觉到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我经历了学生归位改革、学校院系调整,也看到学校里一栋栋教学楼、科研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陆续建成,我们的教学科研、学生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的辅导员基地也是宽敞明亮,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宋娟:从我的工作经历来谈,从事辅导员工作已经有八年了,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学生们这十年来入党的动机、愿望越来越明确了,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我们对于学生党员骨干的培养机制也越来越完善。
记者:对于十八大,你比较关心的议题有哪些?
信息通信工程学院本科教务科老师潘林:收看十八大开幕盛况时,我最关心台湾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说,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我很激动,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祖国一定会统一。
自动化学院学生叶忠楷:第一就是领导班子的换届问题,谁将来带领我们以后的发展。第二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第三是食品安全问题,现在整个社会可能都进入到了一个食品恐慌的时期,我很关心国家有没有一些新的监管措施与制度,让老百姓都能吃上健康放心的食品。第四是城市交通与环境保护问题。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孙英东:作为学生还是最关心就业问题,这涉及到两点,一个是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问题,这是我们一直在议论的问题,也希望从十八大中我们能够得到一个明确的方向。另一个是国考,今年国考刚结束报名,有的职位录取比例达到了万里挑一,我们也很关注。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谭渊龙:我比较关注两点。第一是民生,因为这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好不好,幸不幸福。其次在大学生的就业上,因为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就业成为了很多国家的一道难题,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这关系到了我的前途与发展。
公共管理学院、马研中心辅导员许飞: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教育相关的问题,因为这与我们的工作密切相关,希望党的十八大能为我们的工作指明方向,以便于我们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宋娟: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关注的还是教育。同时也关注民生问题,对于报告中提到的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问题很关心。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明敏:结合我之前做过的一个农村信息化的项目,我很关心农村建设问题,同时作为辅导员,也很关心同学的发展,关注就业话题,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毕业时有好的政策帮助他们走向社会。
展望十八大:繁荣、和谐
记者:你认为十八大的召开对我国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国际学院院长李欲晓: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非常重要,是对过去十年的全面总结。这届领导集体在机制创新、理论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反腐败等方面做了非常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报告对未来的展望让我们看到了下届领导集体和未来的希望,以及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报告也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今后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思路是扎实的、有高度的、有理想的、创新的科学发展理念,让我们对未来信心倍增。
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中心党员肖达:胡书记的报告让我对过去十年取得的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有了很好的了解,对党和国家未来十年的奋斗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一定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并坚决贯彻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刘慧媛:我国的发展是在历史中不断完善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都是对过去发展的一次总结,对未来工作的一次展望。本次十八大的召开,也是对我国近年来所取得成绩的一次总结,更是对未来的一次规划。
人文学院学生王捷: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成立,未来十年,希望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谭渊龙: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十八大的召开,只会坚定我们改革开放的决心,只会坚定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信念。
自动化学院学生叶忠楷: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全面回顾了过去我国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对我国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在这方面来说,相信十八大会起到同样的作用。另外,现在大家如此关心十八大的召开,也是因为当今社会存在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大、就业压力大、生活压力大等问题,大家希望能将这些问题在十八大上进行讨论,我相信十八大的召开必将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指明道路。
公共管理学院、马研中心辅导员许飞:十八大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会,也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会议之一,它肯定会为我们国家的未来指明发展方向,也为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提供方向。
编后:党的十八大开幕预示着再度走到历史重要节点的中国,迎来了又一关键时刻。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坚信,在新形势、新期待、新难题、新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将确定中国未来方向,为中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采访:邹丹;撰稿:邹丹、吴晓恩;照相:范围;摄像:李晓松;网络编辑:娄景立)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2012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