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院士以“光在纤维中的传输用於光学通信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喜讯令北邮全校师生为之振奋,更让国际学院的全体师生尤为感到欢欣鼓舞,因为就在一年前,国际学院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这位在国际享有盛誉的华人科学家参加学院首届毕业典礼,让全院师生有幸近距离地感受学术大师的风采。
高锟院士曾于1969年作为访问研究员加入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Peter Clarricoats教授的研究小组,也就是现在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前身,致力于光纤通信的基础研究。2008年7月29日,高锟院士欣然接受了北京邮电大学和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邀请,参加两校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首届本科毕业典礼。典礼上,高锟院士接受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授予的该校最高荣誉“荣誉院士”(Honorary Fellowship)。典礼结束后,高锟院士还参加了冷餐会,同师生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高锟院士的谦逊和蔼给参加典礼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9年高锟院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既是华人的骄傲,也是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激励。诺贝尔奖一直强调成果的原创性和普及性。高锟院士此次的获奖极大地鼓励了青年学生勇于创新、坚持原创的精神,也同时鼓励国际学院在实际教学中继续融合中英两校的优质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在课程大作业、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突出实践性并鼓励创新,努力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前任校长Adrian Smith教授授予高锟院士玛丽女王学院“荣誉院士”
高锟院士在玛丽女王学院荣誉院士名册上签字
高锟院士同前任校长林金桐教授和北邮荣誉教授、
高锟院士光纤通信研究合作伙伴George Hockham博士合影
高锟院士同国际学院应娅舒院长合影
高锟院士同国际学院08届毕业生合影
高锟院士同国际学院08届毕业生姚文阳合影
附:国际学院首届毕业生姚文阳感言
遇见高锟是在毕业典礼上,当时就觉得,他瘦弱的身躯里,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语言不多,却又言简意赅,言语间透露着难以抗拒的智慧。
离开北京已经一年了,和高锟的谈话也渐渐在脑海中淡去,我坐在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课堂里,学习着最基本的通信原理,交换原理,在纷繁的原理与应用中,渐渐淡忘了当初学习通信的那份快感,和那份执着。每天像穿衣吃饭一样解决着作业,考试,project。
十月秋天,即使是在Arizona也会感到丝丝的凉意,教授像往常一样走上讲台,轻描淡写的告诉我们。“My Friend Charles Kuen Kao, got Nobel Prize last night, it is an exciting news and it will give you guy so much inspiration and motivation.” Charles Kuen Kao, 这个名字在我脑中飞速的闪过,下课上网一查,才明白,这就是一年前和我谈话的那位老者。也就在这突然之间,我又依稀记起他那瘦弱的身躯,慈祥的笑容,不多的言语。埃尔海默没有掩去他眼中的智慧。我翻出当年和他的合照,才第一次发现自己第一次和一位伟人有过如此近的距离。也就在这突然之间,发现自己被感染,被感动。感动我的并不是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而是他的那种执着,那种不舍,那种热爱。
我原来以为,自己在慢慢的成熟,在慢慢的长大。追逐名利是成功的标志。然而我却忽略了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热爱。原来真正的成功不是浮华的名利,而是自己对梦想的执着,对目标的追求,是自己对所选择的专业的热爱。坚持这种热爱,义无反顾,理想的实现也会不再遥远。
能够同高锟院士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我感到非常荣幸。高锟院士的获奖给了我更多的思考,关于自己,关于未来。感谢这次人生的邂逅,我愿为我的那份热爱而执著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