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智能互联时代,从慕课到智能学习,大部分在校学习者是完全不同于教学者的“网络原住民”,这客观上对教育的理念、内涵以及从教方式等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近日,在第九届新华网教育论坛活动现场,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院长孙汉旭接受了采访,以下是本次采访的精彩内容:
主持人:首先恭喜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荣获“2018年度·综合实力独立学院”这个奖项,在此请您介绍下学院的基本情况。
孙汉旭: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创建于2005年,是由北京邮电大学和社会力量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联合举办的独立学院,也是一所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在京主办的独立学院。
世纪学院作为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独立学院,从一开始就注入了母体学校的优势基因。世纪学院是一所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工、管、文、艺为协调发展的独立学院,世纪学院也承传了母体的产学研用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励志、笃学、致用”的校训精神,一直以来聚精聚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应用型大学和特色鲜明的工程师学院,努力扩大教学增量,提升教育质量。
学院现有通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等14个在招专业,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3个北京市实践教学中心,还有示范性的校内实践基地,学校大概有90多间实验室,另外还有15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了稳步的培训。
另外,学院主导了一项国际标准就是移动终端的动漫标准,学院目前有十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
主持人:请您分享一下,13年来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在办学方面取得的独特经验?
孙汉旭:学院在以下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
一是,明确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目标。创办大学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世纪学院自建校以来,坚持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开放发展和特色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优秀人才。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立足于电子信息领域,以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为重点,以数字媒体类专业为特色,建成了涵盖工、管、文、艺4个学科的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
二是,实施针对独立学院层面的“一主多元”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主多元”培养目标,主线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多元着力培养学生“金手指”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优秀学生的最大的发展。
“一主多元”培养模式,主线是以产教协同、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多元指国际合作型、拔尖型、交叉型、创新型的多元模式,借力北京邮电大学实施优秀生访学提升计划、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实施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激励计划;与法国、美国等高校实施课程合作计划的多元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优秀学生的最大化发展需求。
三是,践行产教协同的培养模式,实现企业人才的无缝对接。学院积极深耕行业资源,在通信、信息、邮政、物流、媒体等行业,集成有效的实习实践资源,找准学院专业链、人才链与行业发展的契合点。10余年来通过扎扎实实的构建“专业—企业的网络”,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探索并实践了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是,搭建多元平台,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学院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教育平台:借力母体学校,提供优秀学生“访学平台”;依托学院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母体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平台;打造多个国际合作平台,拓宽学生国际学习通道;借助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基地,融合学科专业,打造学生创新平台。
五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强化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院不断加强对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体系搭建,构建了素质教育平台。
主持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结合本次活动主题“解锁未来”,谈谈学校未来的发展计划?
独立学院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办学资源,利用母体优势保障教学质量,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办学机制方面更具灵活性。
作为一名院长,我最关心的还是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质量做好,培养适合新时代需求的高技术水平的人才是我们办学的目的和宗旨,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第一,利用北邮在信息技术的优势,办好教学的体系,课程体系、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弯道超车,办出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和理念;第二,注重实践教学。结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内知名通信企业加强合作和联系,为学生实践锻炼搭建平台。另外一方面与法国、芬兰等一些院校都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学位授予、学生访学、教师学术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扩大深化与国外工程师院校合作模式,将这些与院校合作的企业引入延庆,一方面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
链接地址:
http://education.news.cn/2018-12-04/c_1210008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