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北邮主页/ 党委宣传部/ 联系我们
媒体北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北邮 -> 正文

北京晚报:首都大学生让贫困县变了样

发布日期:2019-08-14  来源:北京晚报

扶贫队员现场调试车载导览器。

扶贫队员培训神泉谷景区司机。

今年7月,徐萨从贵州回北京,航班降落之后,手机收到一条短信,“长顺欢迎您常回家看看。”——自从组建“助顺邮我”科技扶贫项目团队、与千里之外的贫困县贵州省长顺县结缘之后,这已经是徐萨第七次往返。“去的次数太多了,连当地电信运营商都把我当成自家人了。”

说是“自家人”其实并不夸张。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徐萨和来自北京邮电大学7个学院的50多名小伙伴组成了扶贫团队。利用各自专业优势,学生们开发了“长顺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长顺脱贫攻坚可视化数据库”、“智慧神泉”蓝牙旅游导览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平台,为长顺县脱贫贡献了力量。

开发产销对接平台

3000万元农产品订单找到下家

徐萨来自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2017年,他参加了学院组建的社会实践团,学院一行十几人第一次来到了贵州省长顺县摆所镇。

在这之前,北京邮电大学已经被教育部确定为长顺的支援结对子单位,学校也派驻了相关老师担任长顺县挂职副县长。“知道自己去的是个贫困地区,但不知道自己去了能干吗,以为就是过去捐点儿钱的事儿。”徐萨对记者说。

但是,一到长顺,在当地挂职的老师就向他们提出了要求:能不能结合学院的计算机特色,为当地做点儿什么事情。“学计算机的,就会写代码嘛,所以我们一开始计划为长顺县做一个网站。”

做个什么样的网站?徐萨与同学们并没有什么头绪。走访调研之后,团队慢慢发现了问题。

长顺县主要以农产品为主。他们所在的摆所镇更是如此,紫王葡萄、绿壳蛋鸡、蔬菜和中药材是当地的四大主导产业。然而,销路是农户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很多农户只能自己解决销售问题,因此不得不压价出售。”徐萨说,也有农民尝试过别的销售渠道。在走访的一家农户,同学们见到一位返乡青年。他年纪轻、脑筋活,曾尝试利用网络进行鲜果交易。同学们调研发现,本地收购葡萄价格在5元至6元,而在网上最高能卖到20元。可见,当地的农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而且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窗口。

确实,与销路难打开相对应的,是源源不断的订单。原来,除了北京邮电大学之外,长顺县还是贵州省司法厅、广州市越秀区等多个地区和单位的重点帮扶对象。这些结对子单位是长顺县农产品的订购大户。仅2017年,长顺县就接到了大概3000万元的农产品订单。

为什么明明拥有这么大的订单量,农户的产品还会卖不出去?“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供销的不匹配。”徐萨举了个例子,县里拿到了50万元土豆订单,但是到底哪些农户种了土豆、每家种了多少,都需要临时统计。而人工统计难免会出现误差,多输个零少输个零,都会影响最终的对接效果。“一方面,乡镇干部为统计信息跑断腿,另一方面,农作物信息填报失真而错过销售期的情况时有发生。”

于是,灵感有了——那就做个产销对接平台,让供需双方能够对上话。

对于大二的学生团队来说,自主开发一个电商平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刚学了两年的理论,学生们还只能写写静态网页。“我们是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大家压力都挺大的,毕竟这个系统是要真正投入使用的,敲错一行代码,都是要出问题的。”徐萨对记者说,最难的是实现人工智能匹配算法。“我们希望这3000万元订单一输入到系统里,系统能自动匹配出满足供应需求的农户。”

为了最大化减少误差,同学们为系统设立了多级管理员以及多层审核机制,并进一步完善了滞销预警机制。“农户在播种的时候,就可以在系统上登记自己今年的收成大概是什么情况。在作物上市期结束前15天,如果该农户的产品还没有匹配出去,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提醒农户对接别的渠道。”徐萨说道。

经过多次往返调试,2019年4月,系统开始试运行,以往“大水漫灌”的信息流变为“精准滴灌”,3000万元的订单找到了合适的家。

研发多对一导览系统

自动讲解器开启山区智慧旅游

除了农产品之外,长顺县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资源,因而旅游成为另一个主打产业。

2017年,实践团队成员调研时,当地的神泉谷景区刚刚开始筹备。踩着一脚泥土去现场考察后,同学们接到了新的“任务”:计算机的专业优势和智慧旅游能不能碰出什么火花?

提到智慧旅游,主要包括智能停车、智能票务、智能导览等几个部分。受到故宫自动讲解器的启发,团队成员决定在智能导览上做点儿文章。经过对比之后,团队成员发现,故宫导览器采用的是射频识别技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双向的数据通信。可是,这一技术成本较高。于是,他们选择了成本较低、通用性更强、更适合山区信号传递的蓝牙技术。

有了信号发射装置,还要有信号接收装置,才能实现双方的通信。为了节约成本,同学们的第一版导览器为全手工打造:从设计图纸、焊接电路板、配接开关、嵌入讲解音频,到最后3D打印外壳,全部为队员们亲自操刀。然而,忙活了好几个月,再次回到景区进行实验时,同学们发现,通过理论计算应该能够捕捉到的信号,却怎么也接收不到。这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后来,我们猜测可能是山区特殊的地形造成了信号的衰减。说实话,如果我是文旅局的人,我也不会采用我们当时那个导览器。”徐萨自嘲道。

怎么办?继续改。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蓝牙基站的布局;另一方面,配合景区的实际需求,将粗糙版的手持导览器改造为车载导览器。徐萨介绍,景区线路长达8公里,共有54处讲解点。为了最大限度地捕捉到每个讲解点的信号,团队根据景点之间疏密程度,采取“多对一”的布局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在一个景点不止布局一个基站,多个基站能够发出多个信号,只要能捕捉到其中一个信号,导览器就会自动播放讲解。”徐萨解释道。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导览器上还设置了“手动模式”。“万一任何信号都捕捉不到,司机还可以切换到手动模式,进行景点的讲解。”此外,针对那些车辆无法行驶的区域,团队成员又开发了一款小程序作为补充。

目前,这套导览系统已经稳定运行3个多月,并申报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跨专业学科交叉整合

为精准扶贫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在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智慧旅游导览系统基础上,同学们还自主开发了“云滴灌大数据高效助农平台”。这个平台整合了扶贫政策、种养殖通用技术、大宗农产品市场同步价格等信息,每个板块由不同部门负责管理。其中,农工局引进了赵碧芬、金必勇等多位农业专家,通过平台解答各类种养殖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上还嵌入了一个“长顺脱贫攻坚可视化数据库”,实现了长顺县7个乡镇80余个村的8万农村居民各类信息云端存储、分类统计与人口信息底图的绘制,并结合无人机航拍技术实现了精准定位。打开数据库,某村某农户的居住地址、教育保障、务工信息等情况一目了然。徐萨告诉记者,“农户的贫困信息变化很快,这样一个数据库不仅更加直观,而且能够实现随时修改和补充。”未来,可视化数据库的信息将与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打通,进一步实现数据的共享。

在项目指导教师、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创新基地主任戴志涛看来,扶贫项目为学生们提供了系统化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项目的推进、人员的安排、后期的宣传推广,都需要学生们进行整体的设计和把握,这在碎片化学习的时代里,是很难得的整合学习的机会。”此外,依托项目团队成立的蓝图创新工作室,汇聚各个学院学生一同开展创新活动——多学科知识背景的交叉,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都是难得的经历。

目前,与贵州长顺的合作项目基本告一段落,团队也开始谋划着新的发展。团队成员自动化学院2016级本科生张晓媛想得更长远,长顺的扶贫经验有大范围推广的可行性,“可以推广到贵州的其他地方,或者国内其他偏远省份,找到它们与长顺的一些共性。当然,这些都要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来进行。”此外,除了扶贫、脱贫,同学们也希望能够利用此次项目所学经验,为助老、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牛伟坤 文并图

链接地址:

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8/14/content_12086904.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热点新闻

北邮要闻

- 更多 -

电子信箱:news@bupt.edu.cn   新闻热线:010-62282031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邮编:100876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506444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