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共有13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倡在汽车、互联网、通信、传媒和交通运输与医药等领域内发展与提升用户体验,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叶友达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鼓励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创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提案》,倡议从国家层面启动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创新,构建用户体验创新战略和行动纲领。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将是中国设计提升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北京邮电大学侯文君教授表示: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是一个国家与组织获取和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不但在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某些领域与行业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随着中国制造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中国制造的设计能力的提升,提高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设计也屡屡在IF,Red dot等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奖。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设计在整体上还与设计强国有差距,设计时考虑用户需求、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将是中国设计提升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也是中国设计赢得用户口碑和尊重的关键。时下中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刻,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离不开高品质设计的保障。叶委员的提议切合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高瞻远瞩。
构建用户体验创新战略,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协同行动。在实践中,中国经济的腾飞与产业界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的设计教育与科研形成了倒逼之势,驱动设计教育与科研的快速跟进与提升。在理论上,传统的人机交互时代,用户体验领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产品的可用性、生理与心理负荷、信息输入与输出的效率和安全性等工具性的问题,而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和制造能力的过剩,用户体验领域需要关注人机交互中的情感、创新、身份认同、技术威胁和自然交互与沉浸感等非工具性的问题。同时,目前的用户体验理论与标准多数都是基于西方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用户的特征提取的,而用户体验已经被证明具有很大的文化背景依赖性。用户体验在全球也是一个存在很多未知的新兴领域,尤其是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为我国的用户体验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虽然用户体验开始受到重视,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存在的产业与科研脱节、科研闭门造车、产业缺少基础科研支撑导致长期发展无力等问题。这些都凸显了通过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协同行动来探索和建立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和人群特征的用户体验理论与标准的急迫性。而这一过程所积累的经验,也可以助力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将中国制造推广到全球,做到文化的适应性,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用户体验需求。
北京邮电大学作为中国信息科技领域的黄埔军校,不但在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电子等领域勇立潮头,而且审时度势,将信息通信领域中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文艺术领域的设计艺术和产品创新领域的工业设计专业融为一体,成立了多学科交叉的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在全国较早地将交互设计、可用性测试、用户体验度量等用户体验相关的课程引入设计教学体系中,在科研上发展出了信息交互产品设计、智能产品设计、数据可视化、用户体验评价等多个研究方向,依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信息交互与用户体验”、北京市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积极地进行企业引智和产学研合作。
我们将以叶友达委员的提案为契机,发挥北京邮电大学在信息交互设计领域的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科研和企事业单位同心协力,一起为用户体验的设计创新而奋斗,让设计创新助力中国制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作者介绍:
侯文君: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用户体验联盟副理事长。
体验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购买,和未来的产品的持续使用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0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同济大学教授王建民先生作为教育行业的资深人士,谈到对叶委员的提案的看法:
目前我们的科技成果转移遇到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关键技术的解决和面向市场的产品之间的关系。在技术向产品转化的过程中,用户的感官体验和由此带来的深层次的认知理解,体验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购买,和未来的产品的持续使用。这是科技研究和市场化产品研究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瓶颈问题。
我们非常赞同和认可全国政协委员叶友达的意见:科技创新要拒绝“不靠谱创新”。用户体验,特别是本土化的用户体验,是我们将科学技术,从论文、专利等知识产权形态,转移到产品、服务等面向消费者,客户、顾客必须关注和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只有做好了本土化的用户体验的深入研究,才能将产品推向市场获得成果,才能完成我们的技术成果向市场化产品转换的过程。本土化的用户的基础研究,基于其上的用户体验策略的分析,是我们区别于来自国外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之一。
作者介绍:
王建民:工学博士,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软件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中国仿真学会数字娱乐专业委员会委员,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ACM SIGCHI CHINA chapter专业会员,中国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中国VR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理事,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理事。
链接地址:http://tech.southcn.com/t/2018-04/02/content_181338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