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人民海军的诞生日。1949年4月23日,这支舰队从江苏泰州白马庙起航,开始了它乘风破浪的航程。
伴随着新中国一起发展壮大的人民海军,70年来,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我一直关注着这支舰队的航迹,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这支舰队的航迹……
劈波斩浪、风雨兼程……时而,它被隐进深深的浪谷;时而,它又被举上高高的浪峰。那条翻腾着点点银光的浪迹,像是一匹其长无比的绸缎,向着天边延伸着、延伸着……
我一直在关注着这支舰队的航迹。
伴随着新中国一起发展壮大的人民海军,70年来,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作为这支舰队的一名舰员,我有过焦虑、有过期盼,当然也有自豪。多年来,我采访了众多官兵,结识了无数舰员,他们是这支舰队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这支舰队的见证者。
“4·23”——人民海军的诞生日。1949年4月23日,这支舰队从江苏泰州白马庙起航,开始了它乘风破浪的航程。
就在三天前,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千里长江沿线,发起势如破竹的渡江战役。
23日傍晚,时任第三野战军东路渡江作战指挥部作战参谋的黄胜天接到通知,中央军委要求三野前委立即成立华东军区海军,首长决定黄胜天调入海军,任作战参谋。
“我们马上就要有自己的海军了!”黄胜天喜不自禁。
江南4月,柳枝吐绿,荠菜花开。黄胜天和先头部队成员于次日晨赶到八圩港码头,乘渡轮前往江阴,准备接收国民党海军起义部队。
细雨绵绵,战鼓催征。在小渡轮上,大家神情严峻。
有人点了点人数,说:“5名干部加8名战士,一共13人,这就是海军的先头部队。”
有人说:“这大概是全世界最小的一支海军了!”
有人满怀激情地补充道:“13人,将来一定会发展壮大成13万兵马!”
我曾经采访黄胜天,他十分感慨地说:“我至今还记得半个多世纪前我们13人过江时的情景。其实,那时候大家根本不了解海军,不知道海军长得什么模样。但一想到我们也将有自己的海军了,便感到特别的向往和激动,虽然当时还是世界上最小的一支海军队伍……”
初创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
当时从国民党海军收缴过来的是“老”“旧”“破”“残”舰船。那些刚刚从战场上转隶而来的陆军官兵,扛着步枪,打着绑腿,身上还带着渡江战役的硝烟,他们中有人甚至不知道海水是咸的。使用惯了步枪和手榴弹,根本不知道海战应该怎么打。
1950年7月12日,华东军区海军和陆军各一部,对盘踞东南沿海披山岛的国民党守军进行登陆作战。这是江防炮艇大队“炮414”艇(25吨)参加的第一场海战。黎明时分,它像一把钢刀插向敌人强大的艇队,用的完全是陆军部队的那套打法:集中火力,快速突破,猛打猛冲,刺刀见红。敌艇落荒而逃,“炮414”艇猛追上去,将一敌艇尾部撞裂,致使该艇进水沉没。
被俘的一位敌艇长极不服气:“你们算哪门子海军?有这样打海战的吗?用艇撞,甩手榴弹,连刺刀都拼上了。”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这支军队在向正规化、现代化转化,这个转换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脱胎换骨和浴火重生。
我在关注着这条航迹,它翻卷起的每一朵浪花,都在撞击着我的心怀。
难忘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西沙之行。
若是今日,从北京去西沙永兴岛,乘飞机先至海口,再转机飞永兴岛。可那个年代,从北京乘火车到广州,再转乘轮船到海口,然后坐八九个小时长途汽车,才能抵达海南岛最南端的榆林港。榆林港到永兴岛必须乘船,我搭乘海军的一艘运水船,整整航行了一昼夜,才踏上这块遥远的国土。
在永兴岛的日子里,我常常站在沙滩上的抗风桐旁,向着茫茫的南方眺望,我知道向南是南沙群岛,再向南是曾母暗沙。然而,当时我们的舰队还不够强大,还无法日夜守护着祖国的海疆。
国际上习惯将近岸防御型海军称为“黄水”海军,将近海游弋的海军称为“绿水”海军,而将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称为“蓝水”海军。走向深蓝,是世界各国海军的梦想。
那时候,我们还属于“黄水”海军。
兵者,国之大事。没有一支敢打必胜的人民军队,中国和平发展就没有可能,民族伟大复兴更没有保障。
从“黄水”海军到“蓝水”海军,人民海军官兵对于走向深蓝从来没有如此的迫切!
“航向180!”
“两进四!”
2008年岁末,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和中央军委命令,海军南海舰队武汉舰、海口舰和微山湖舰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自三亚出发,一路南下,西沙、南沙、新加坡海峡、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印度洋……这才称得上远航,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走向深蓝。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在亚丁湾上空,每天都回响着护航编队播发的通告。在波谲云诡、危机四伏的亚丁湾,中国海军以其负责的态度和过硬的素质,成为附近海域及当地值得信赖的一支和平力量。
10年来,中国海军共为3400艘外国船舶实施了护航,约占我护航船舶总数的51.5%;解救、接护的船舶中,外国船舶约占一半。
2015年春,也门内战爆发。第十九批护航编队奉命紧急前往撤侨。
从3月29日到4月7日,编队临沂舰、潍坊舰、微山湖舰连续作战,先后辗转3国4港1岛,分5批将683名中国同胞和15个国家的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战火纷飞的也门。
中国海军也门撤侨行动,受到有关外交官点赞:“惊心动魄,扬眉吐气!”
这次行动是对国家理念的生动诠释,彰显着党和政府对公民的关爱。编队官兵闻令而动,无论是对时机、运力的考量,对规模、手段的准备,还是对方案、预案的应用,以及对现场临机处置的决断、把握,都力求果断、精准,体现了国家、军队针对境外突发情况的处置水平和紧急调配、调动资源的强大能力。
我曾经采访临沂舰舰长高克,他充满自信地说:“当我驾驶战舰进入战争背景下的亚丁港、荷台达港时,心中有一种豪情在翻涌,因为这体现了中国军队的能力与担当!”
高克和潍坊舰舰长张在歌、微山湖舰舰长汪科他们这批新一代海军舰长,年龄一般在三十六七岁至四十一二岁之间,全部毕业于海军舰艇院校,起点高,视野广,有血性,敢担当。更幸运的是,他们赶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伴随着人民海军的跨越式发展,大海给予他们更广阔的平台——他们的能力、素质和胆魄,直接关乎人民海军的战斗力!
2012年人民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乘着强军兴军的大势,赫然入列。
中华民族的航母梦已经做了百年了,海军官兵盼望航母也盼了半个多世纪,几代人拼搏奋斗,终于一梦成真。
一个雨后初晴的中午,我登上辽宁舰,站在那片辽阔的甲板上,心潮与大海的波涛一起翻滚。
我想起曾任歼15舰载机工程总指挥的罗阳。舰载机在辽宁舰成功着落,他却因为操劳过度,在工作岗位上壮烈殉职。
我想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在战机突发故障时,他拼尽全力挽救战机,却错过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英勇牺牲。
人民海军在走向深蓝的征途中,永远伴随着奉献和牺牲。
我的心底还珍藏着一个细节——
上世纪80年代,四川一所山区小学的学生,把他们几分几角的压岁钱凑成的300多元人民币,寄到了人民海军报社。他们还写了一封《倡议书》,倡议全国的小学生捐出压岁钱,支援海军建航空母舰。
那封《倡议书》和300多元压岁钱,一直在激励着海军官兵们。
我一直关注着这支舰队的航迹,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这支舰队的航迹……
(作者为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
摄影:代宗锋
制图: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06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