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北邮主页/ 党委宣传部/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题 -> 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题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2-13  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各学院(研究院):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和北京市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精神,按照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频部署会关于“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科研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努力用信息技术助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经征求相关专家和课题组意见建议,现就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2020年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行动计划项目设置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性科研攻关专项(以下简称“应急专项”)。应急专项支持课题组围绕发热监测、检测诊断、治疗处置、病毒灭杀、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等疫情防控相关方面开展集智攻关,鼓励充分发挥医工结合、工管结合的优势,勇担使命、加快研究,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

应急专项仍按照行动计划项目的A、B、C、D四类进行申报,自即日起随时接收申报材料,学校将随时组织评审和论证,短期应用项目结合防控疫情急需程度,着重关注是否能尽快投入防控实战、前期基础是否扎实;长期项目结合防疫、战“疫”经验,着重关注发挥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科研优势,以“信息技术+”,为特殊管控模式下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力支撑。经综合评估后及时立项。

行动计划项目详情见《关于申报2020年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行动计划项目的通知》(见附件)。

项目经费按需申报,项目周期由课题组按实际确定,特别有短期应用前景的项目不受限项要求限制,其他要求不变。

申报联系人:陈亚冕,chenyamian@bupt.edu.cn,13901008368。

二、各单位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参与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科委等上级部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需求,为科学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技支撑。相关教师或者团队参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情况及成果信息第一时间报送科研院。

信息报送联系人:李芳,lifang@bupt.edu.cn,13810184902。

三、各项目参研人员要坚守科研初心,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科研攻关要以防止疫情蔓延、有效治疗疾病为第一目标,尽快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控制疫情和战胜疾病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将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

科学技术研究院
2020年2月13日

附件:

关于申报2020年度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行动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北京邮电大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行动计划(2019-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现启动2020年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行动计划项目”(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与目标

项目申请立项依据为《行动计划》,坚持“培育导向”的支持原则: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前瞻部署和交叉融合,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着力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有效配置创新资源和要素,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信息科技向垂直领域拓展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互融合,发挥科研育人在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同步发展。

行动计划项目按照《行动计划》中的重点任务内容设置四种类型,相关研究方向参照《行动计划》。

(一)科学研究类(A类)

A类项目是落实《行动计划》的核心项目。项目须以实现在基础前沿科技领域“从0到1”的突破为目标;或以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在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得到应用为目标;或以瞄准国家重大项目和人才项目培育为目标。

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基金(A1)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在通信和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脑科学、密码学、量子信息、系统科学等方向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鼓励理工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科学新理论。

学科交叉研究基金(A2):打破学科壁垒,在学科交叉领域开展前沿探索,孕育新兴交叉学科,催生学科交叉研究新的生长点;促进信息科技与教育、生物、材料、经济、管理、医学、人文、艺术、法律等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支持基金(A3):开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信息网络、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量子信息和传感、机器人、定位导航和定时、先进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等领域中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重要核心技术部件,在国防、国家重要工程或行业领域中得到应用。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基金(A4):支持瞄准“科技创新20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等国家重大任务,开展重大项目预先培育,以我为主汇聚高校、科研院所等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

拓展垂直领域类(A5):支持在空天地信息网络、海洋信息网络、工业互联网、物流技术、医疗健康、能源、环境等领域方向开展研究;

军民融合技术发展类(A6):围绕军事智能、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国防重大战略需求,在先进设计与制造、新材料、信息与控制等领域,培育和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项目培育类(A7):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扎实研究基础和学术积累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为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学者,项目负责人需有本领域内著名专家作为项目导师。

A类项目根据各项目类型目标和成果侧重不同,应达到以下主要考核指标:

1.A1/A2类,以基础前沿科技理论突破为目标,产出同行认可的标志性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

2.A3/A2类,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取得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应有明确高于现有水平和难度的标志性指标,产出有显示度的样机或产品,并须取得第三方检测等相关证明或行业领先企业的应用证明,有高价值专利、国际/国家标准等相关成果或实现成果转化等。

3.A4/A5类,以获得国家重大、重点项目(A4)或垂直领域重大项目(A5)作为目标,应明确拟牵头申报的项目专项,有明确的培育和申报规划及阶段进展目标。

4.A6类,以获得国防领域重大、重点项目;或产出满足具体军事需求的、有显示度的样机或产品;或冲击国防领域人才类项目(国防科技卓越青年基金等);或培育国防科技核心技术团队等为目标。

5.A7类,以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为目标。

(二)创新平台培育类(B类)

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类(B1):培育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前沿科学中心、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高端智库等),以申报成功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为目标,开展规划组织论证等工作,形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并组织落实。

创新研究院建设和学校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类(B2):根据学校部署,以推进学校创新研究院建设发展和建设学校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为目标,切实将学校相关规划和政策落实落地。

B类项目根据项目目标侧重不同,应达到以下主要考核指标:

1.B1类,以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为目标。

2.B2类,以推进学校创新研究院建设发展和建设学校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为目标。

(三)大团队建设类(C类)

针对《行动计划》重点任务(二)和(三),以提升创新资源整合为目标,探索新型合作机制。

校内大团队合作类(C1):以明确和稳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为牵引,通过整合校内优势团队,以明确的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果,形成更具发展潜力的创新团队,切实提升学校承担大项目、建设大平台、冲击大成果的科技创新能力。

垂直领域整合类(C2):支持我校教师依照创新链,整合国内外相关领域资源。

C类项目根据项目目标侧重不同,应达到以下考核指标:

1.C1类,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或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上奖项为目标。

2.C2类,以获得牵头规划和承担垂直领域国家重大项目为目标。

(四)科教融合类(D类)

针对《行动计划》重点任务(五),支持科研成果科普展示、科研成果进课堂进实验室进教材、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教学辅助及教学管理设施(指平台、系统、设备)等。

D类项目执行期内应达到以下考核指标:

相关成果转化的课程、实验或者教材,需申请纳入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计划。以现有课程为基础输出的成果应被认定为北京市级(含)以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社会实践)、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或者规划教材等。相关成果转化的教学辅助及教学管理设施需在校内得到应用且效果良好。

二、支持方式

行动计划项目以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为资助经费,经费和项目管理遵照《北京邮电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其中:

1.A类项目支持周期一般为三年。按照“集中申报、统一评审”方式择优支持。根据项目任务需求,资助额度为50——150万元/项,总计拟立项资助金额1500万元。

2.B类项目支持周期一般为三年。按照“即时申报、专家论证”方式,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根据项目论证结果确定资助额度。总计拟立项资助金额900万元。

3.C类项目按照“集中申报、统一评审”方式择优支持,支持周期为一至两年,资助额度为50——100万元/项。经费主要用于召开各类研讨会、论证会等软性支出,不作为科学研究直接支出。总计拟立项资助金额300万元。

4.D类项目按照“集中申报、统一评审”方式择优支持,支持周期为一至两年,资助额度不高于50万元/项。费用主要用于项目所需的材料费、加工费、劳务费等。总计拟立项资助金额200万元。

三、申请条件

(一)行动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我校正式在编人员,一般年龄不超过40周岁者。申报创新人才项目培育类(A7)和校内大团队合作类(C1)的,年龄参照国家相应类型项目有关规定;

2.具有承担或从事课题研究经历,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具备较深学术造诣和较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3.项目组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须能够与所研究项目匹配,鼓励在项目组中吸纳多学科人员、领域内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二)以下人员不得申请行动计划项目

1.在研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或行动计划项目负责人;

2.参与2项在研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或行动计划项目;

3.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三)禁止同期多头申报校内外项目,禁止使用在研项目资料申请重复资助等行为,一经发现,纳入学校科研诚信记录。

四、考核

行动计划项目实施年度考查制度。考查合格的继续给予后期资助,不合格的停止资助。项目结束后学校组织专家进行总体考核。考核优秀的可优先申请行动计划各类项目的资助。考核不合格的项目组主要成员3年内不得申报行动计划各类项目。

五、其他注意事项

1.已经获得国家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请支持;

2.申请书中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中不得涉及团队和个人信息;

3.行动计划项目经费来源为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属于国家财政专项经费,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经费管理办法及《北京邮电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管理,不适用学校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

4.行动计划项目记入教师岗位考核科研任务量。

六、申请方式

1.申报A类项目、C类项目和D类项目分别填写相应类别的项目申请书,向所在二级单位提交。

2.各二级单位汇总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报科研院。应提交科研院的材料包括:

(1)纸质材料:

《申请书》(附件1)一式一份,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二级单位公章;

《申报项目清单》(附件2)一式一份,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二级单位公章。

(2)电子材料:同版《申请书》(命名方式为:行动计划项目-二级单位-申请人)及《申报项目清单》电子版请发送到chenyamian@bupt.edu.cn。

3.A、C、D类项目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日期:2020年3月30日。

4.B类项目申报人依据成熟情况可随时填写B类项目申请书,由所在学院(研究院)组织初步论证后报送至科研院。

联系人:陈亚冕,电话:62283782。

七、附件

1.《北京邮电大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行动计划项目申请书》

2.《申报2020年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行动计划项目清单》

3.《校发〔2019〕5号 北京邮电大学关于印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行动计划(2019-2025)的通知》

4.《北京邮电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科学技术研究院
2020年1月3日

热点新闻

北邮要闻

- 更多 -

电子信箱:news@bupt.edu.cn   新闻热线:010-62282031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邮编:100876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506444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