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安排好医疗救护的事情外,还要在一线考验、发现真正优秀的同志,立即向党组织推荐。”这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组建后,党总支书记李圣青从学校党委接到的一项特殊任务。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高校党组织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履行领导责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在抗击疫情一线,在战略支援后方,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步履坚定,一面面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汇聚成最动人的高校战疫群英谱。
党支部建在医疗队
作为全国第一支抵达武汉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参与了武昌方舱医院场馆改造、病房建立、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等重要工作。为加强战时党建引领,救援队在出发前就按医院党委指示成立临时党支部。
2月4日,救援队抵达武汉,临时党支部召开第一次支部会议,明确分工,细化责任。5日,临时党支部书记朱威宏对全体党员和队员进行战前动员。8名队员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7日,临时党支部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党课教育,召开全体党员思想动员会。9日,武汉武昌方舱医院临时党委会成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各临时党支部利用碎片休息时间上党课,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2月13日,医疗队第三临时党支部书记吴东在紧张工作的间隙为党员们讲授“武汉三镇与中国革命”专题党课。他说,在这样的特殊时刻讲党课,就是让大家了解武汉的光荣历史,热爱为之奋战的地方。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急救分院党委科学决策,根据疫情防控实际,将医疗队党员分为3个抗击疫情临时党支部,在重症应急病区设立第一临时党支部,在轻症应急病区设立第二临时党支部,在留观应急病区、发热门诊设立第三临时党支部。“我们虽然是临时支部,但党心不临时、作用不临时。”200余名医护人员向党旗和国旗许下庄重的誓言,“将病毒挡在身前,把百姓护在身后!”
党员干部冲在最前线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高校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一句“我留下”,彰显的是对使命的担当;一句“让我先上”,反映的是高度的自觉;一句“没事,我在”,蕴含的是对坚守的执着;一句“我立刻赶到”,体现的是默默奉献的情怀……
重症收治医院是“前线中的前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从1月19日至今,一直在武汉抗疫一线指导救治。他不仅站在最前沿,而且冲在最前面。他每天深入病房查看重症患者,带头做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高危操作。他说:“医生,医生,就应该是临床医生。”
重庆大学60余名科研和医务工作者全身心投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防治”应急科研专项攻关。医学院罗阳教授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带领团队成员在前期检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联合有关企业研制出1小时新冠肺炎快速检测试剂盒,及时为疫区大规模检测提供了科研支持。
1月23日,武汉“封城”,市内公共交通停运。武汉理工大学图书档案党总支第五支部的李明主动报名做社区保障车队司机志愿者,义务接送医护人员通勤。为保护家人,他一直一个人住,每天穿着防护服穿梭于医院、社区、超市、药店……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参加社区保障车队时,他的回答短促、朴实、坚毅:“我是党员,这个时候我应该站出来!”
党的温暖传递到心里
“党员不松劲儿,群众才更有信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医院党委委员汪勇在疫情发生之初就主动住进了医院,每天除了部署校医院防控疫情工作外,还独自承担接收上级派发物资和校友捐赠物资的任务。武汉“封城”后,校医院的人手更紧张了,独自取货、搬货,再分送到首义、南湖校区,成了汪勇“最美的日常”。
华中科技大学根据学校家属区分布,划分15个网格点,由二级单位党员突击队、保卫处、后勤集团、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实施全天值守,送菜送餐送服务上门,协助完成好封闭管理工作。后勤集团接待服务总公司临时成立了由党员干部和职工骨干组成的30余人中青年突击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承担防疫工作中的爱心送餐等急难险重任务。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第二批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天戟作为驰援武汉医疗队的“大家长”,不仅实地探查、了解病区情况,还成为后勤保障员,尽心尽力照看每一位队员。武汉的气温虽然在零摄氏度以上,但是依然湿冷。为了让大家有舒适的睡眠,他走了3公里,找到一个小商店,把所剩无几的电褥子全部买下,还动员很多朋友帮忙,让每一名医疗队队员休息时都有了电褥子。
在前线,在后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阶段,高校基层党组织扛起了责任、经受住了考验,在战疫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本报记者 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