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十堰,举行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本届论坛以“生态文明 和谐共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研促会实际,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讨、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推进工作。下面围绕会议主题和研促会事业发展,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并请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研促会一年来的工作和明年部署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也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工作稳步发展的一年。一年来,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和地方实践方面,联系研促会成员和相关领域中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法” 等 8 项建议,其中有关提案议案得到相关机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专题调研,为地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承 担雄安新区“数字白洋淀”总体规划等相关课题研究任务。
在组织开展生态文明专题研讨和集成创新方面,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组织举办了“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创新”“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等专题研讨活动;围绕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交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管家”等内容开展调研与培训;组织编写《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案例编选》,与国家林草局等单位共同编写《生态文明建设文库》,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连续编写发布《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编写《美丽中国:新中国 70 年 70 人论生态文明建设》,前不久在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生态文明范式转型——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上举行了首发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深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方面,成功承办生态环境部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评选表彰活动;发布 2019 年度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举办“美丽中国青春同行”百所高校环境日主题推进会、“绿动未来”等环保公益活动;探索创新《中国生态文明》杂志、《绿叶》杂志、中国生态文明网站和“双微”的内容和形式;派员参加生态文明国际论坛、联合国环境大会等,宣传生态文明理念。
在强化专家智库、分支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成立新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建设;根据生态环境部决定,整合原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机构和职能;成立法治分会、海洋分会,指导建立 “山水林田湖草”试验示范基地、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生态文明展示馆;加大会员发展力度,统筹开展了“会员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贯穿全过程。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2010 年 10 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筹备成立,翌年召开成立大会时,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发来贺信或作出批示,对我会提出殷切希望、给予亲切鼓励。习近平同志提出“希望你们深入研究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积极为党和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等重要指示。这些年来,我们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我会的重要指示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开拓创新,全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优化工作布局、提高工作成效;始终坚持夯实基础、培育品牌,各类工作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也要看到,研促会的自身能力与新时代党和国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还不相适应,与各有关部门、地区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作为全国性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 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明年是研促会成立 10 周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我们应以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胸怀,以创新、包容、共享的姿态开展工作,发挥好智囊智库、桥梁纽带、支撑服务作用。新的一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重大战略,深入调研,建言献策;要发挥好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建设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高水平生态文明研究社会智库;要积极推动生态示范创建,支持和服务各地开展具有地方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总结推广区域和行业、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和经验;要深入研究和阐释“生态文化体系”的丰富内涵,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国内国际交流,积极稳妥地推进会员和分支机构发展,支持地方和行业生态文明社会组织的建设,不断增强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的社会合力,努力推动我们的事业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 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如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成就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我们初步考虑,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重点推进: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前不久胜利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如何推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时代命题,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举措,对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系统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为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提供了制度遵循和制度保障。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制度执行,使制度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研促会应利用好新成立的法治分会等工作平台,在推动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上有所作为。
二是坚持“两山”理念,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重在实践,贵在创新,成在转化。推动产业生态化是对自然规律的服从和尊重,以生态优先统筹规划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在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同时为自然资源的恢复和再利用留下空间,对特定地域空间内产业系统、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进行耦合优化。按照自然规律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同时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研促会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科学探索与创新,努力推进“两山”实践,总结有效路径和成功经验,更好地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三是突出区域协调,推动形成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 济 带 发 展、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在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各地区应发挥比较优势,要突出区域的主体生态功能,认真落实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的三条控制线(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对大江大河源头和生态脆弱地区,首先是保护生态环境,力求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大,我们要更加重视陆海统筹,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研促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生态文明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新成立的海洋分会的作用;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探索各类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研究和推广不同区域的绿色发展模式,形成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成果。
四是坚定文化自信,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化根基。高质量发展是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到思想观念、文化品位、行为方式的全面转变,离不开文化的定向、引领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绵延 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弘扬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研促会的重要职责。我们要通过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
湖北是长江干流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又是“千湖之省”,多年来对保护江河湖泊高度重视,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作为联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十堰市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全国 “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用行动诠释了“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使命担当。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主动作为,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开幕式上的工作报告,略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