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9日,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教育工会决定,正式授予629名同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70名同志“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我校杜军平、纪越峰、吴永乐、张笑燕、俎云霄五位老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邮电大学杜军平教授,一起感受邮苑园丁对育人初心的坚守,共同见证她育人之路的累累硕果。
杜军平: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CAAI会士、CCF会士、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理论与技术等。多年来,坚守教学科研一线,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全面引领。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师德标兵和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获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奖和华为奖教金奖等。
1、育人之路用心用情,结硕果
近年来多次指导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和参加全国性的竞赛活动,获全国一等奖21项、全国二等奖14项、全国三等奖14项,已培养毕业近百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多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多名研究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和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研究生在多个国际会议和国内会议获最佳论文奖。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和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突出贡献指导教师。近年来承担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承担多项教改项目,坚持在教学活动中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学术积淀教育和影响学生,受到师生广泛赞誉。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后在很多高校和华为、百度、腾讯、阿里、字节跳动、中国移动等企业成为骨干力量,在多个国家急需和重大工程项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科研之路勇攀高峰,满芬芳
近年来主持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在IEEE TPAMI、TKDE、IJCAI、ICDE、ACM MM、CVPR、TAC、TNNLS、TNN、TCST、TSMC、TIM、TVT、TIFS、TC、TCS等国际重要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643篇,包括SCI论文169篇、中国科学院1区论文21篇、CCF A类论文25篇、IEEE汇刊论文28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获2021年度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科研突出贡献奖,2019年度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科研突出贡献奖,2015年度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科研贡献奖、学术贡献奖、学术突出贡献奖等。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复杂大数据高效学习基础研究及其公共安全应用”,为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和实现“平安中国”建设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贡献。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大数据理论与技术研究”,开发的科技大数据检索查询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内应用。主持了973计划项目课题,成功地应用于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时空特性的在线社交网络搜索研究”,开发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得到应用。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面向智慧旅游的跨媒体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实现了对全国旅游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在全国的旅游景区全面推广应用。以上研究成果取得了重大的科学价值、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具有了重大的科研和学术影响力。
3、前行之路绚丽绽放,勇担当
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校学术委员会“研究生教学教育管理”分委员会主任,担任计算机学应用技术中心主任,带领中心多次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师德先进集体”和计算机学院“优秀教研中心”。积极承担校内外各类学术和社会服务工作,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等。担任多次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会议大会主席以及IEEE BigComp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等。作为大会主席举办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和论坛多次,累计听众300万人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关于育人,杜老师说:
育人以德为先。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一直将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正直、善良和诚实的品格,时刻为他人和集体考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更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成就自我,并将学术成果服务于社会。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时常觉得,科研之路就应该不畏艰辛、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从教数十年来,我与学生们一路相伴,相互鼓励,不抛弃、不放弃。在这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过程中,我们共同修炼了淡泊的心性,磨砺了坚忍的灵魂,赢得了充满力量与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