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有约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 讯 员 段 芳
“让基于自主可控超算系统的软件与应用登上国际巅峰,做强国产软件,尤其是关键领域的重要软件。这是我们超算人的追求与梦想。”30岁的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以下简称超算中心)主任助理、研发部部长甘霖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从不感兴趣到痴心不改
在老一代超算人的眼里,甘霖不但外表帅气,更是个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年轻人。日前在美国达拉斯举办的全球超级计算大会上,甘霖获得高性能专委会杰出新人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学者。
甘霖可以说是个“幸运儿”。工作短短几年,继获得世界超级计算机最高奖戈登·贝尔奖后,最近又登上全球超级计算大会领奖台。
然而,起初甘霖对超算却并不感冒。
甘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自己本科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专业是信息与通信工程,4年的本科学习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大一大二时,我对超算没有什么概念,也不感兴趣。直到大三下半学期,我考虑未来的科研方向,那时才开始关注超算,自己也很幸运地拿到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直接攻读博士的录取通知。”甘霖说。
来到清华大学,甘霖遇到了计算机系教授杨广文和地学系教授付昊桓,并成为两位老师的门生。在导师的引导下,甘霖逐步了解了超算,对超算产生了兴趣,进而发展到痴迷的程度。
在导师的推荐下,博士期间甘霖先后赴斯坦福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海外高校进行访问交流。2015年底,甘霖加入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应用研发团队。
2016年初,即将博士毕业的甘霖,已拿到几家企业和研究单位的邀请函,工作环境和薪水都很诱人。
彼时,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研发工作也走到了关键节点。
是去企业,还是继续从事超算的研究工作?甘霖选择了后者。很快,在两位导师的带领下,甘霖与团队其他成员一起来到当时硬件设备还不完善的超算中心,决心为这款完全国产化的超级计算机打造属于自己的应用。
助力中国登上超算之巅
对年轻人来说,日复一日从事试算与应用研发工作,是件繁重而枯燥的事。而且,这还是一套全新的计算机系统,要想在短时间内上手,还是极具挑战的。
“身上肩负着重要使命,在硬件全新的情况下,我和团队成员没有想太多,只有迎难而上。”甘霖说。
尽管困难很大,甘霖也没有想过逃避。有时,为精确定位和排除一个细小的程序错误,需要花费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有时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杨超团队、清华大学薛巍及付昊桓团队、北京师范大学王兰宁团队联合完成的研究成果——“千万核可扩展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获得世界超级计算机最高奖戈登·贝尔奖。
“2016年,我们发布了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一系列应用成果,充分证明了这台由我国自主研制的计算系统是好用且耐用的,具有服务重要领域的应用能力。”甘霖说。
青少年科普教育成为分内事
鲜为人知的是,近年来,甘霖除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外,还尽心尽力地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在同事们眼中,他就是“超算代言人”。
在超算中心的展厅里,甘霖常会接待前来参观的年轻人与小朋友。为让小朋友们看得懂、听得明白,甘霖总会找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深奥的超算技术,并与小朋友们共同讨论。
小朋友们时而会大开脑洞,提出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每到这时候,甘霖总会耐心聆听,鼓励孩子们学习相关的知识,长大后去验证这些想法。
“每次与小朋友们交谈,都是很快乐、有趣的事。”甘霖说,尤其当看到孩子们崇拜的眼神时,自己就仿佛看到了未来奋斗在各条战线的科研人,或许他们之中会有人和自己一样站上戈登·贝尔奖颁奖台。
如今,在甘霖和团队成员的共同推动下,超算中心已成为无锡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讲好超算创新故事,传播中国超算人声音,已成为甘霖的又一件分内事。近年来,甘霖充分利用在国际顶尖会议上作主题报告的机会,向国际众多领域同行与专家学者,介绍我国超算取得的新成果,提升我国超算的国际影响力。
“我们80后、90后超算人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一代又一代超算前辈用努力与汗水为我们搭建好平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去继续努力与拼搏。因此,作为新时代的科研人,我们有信心创造更多更好的成果。”甘霖说。
链接地址:
http://www.stdaily.com/kjrb/kjrbbm/2019-01/07/content_744661.shtml